合欢树p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欢树》教案 永泰一中 老王 一.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后深厚的母子感情(品味细节、语言)。 2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3了解散文中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二.重点、难点: 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作者简介: 作者为什么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1951年生,北京人。1967年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腰腿疼痛,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医疗。(“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v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中有这么一句: “……他(史铁生)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二)解读标题,导入正文 合欢树的多重含义。 1)了解合欢树的基本特点 昼开夜合,称“合昏”,“合欢”,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 适应性强,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生长快 2)题目除了理解成一种树之外,是否有别的更深的含义? (初读题目,文章应是状物类散文;细读后,发现是写人叙事文章。通读全篇,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巧妙)。 (三)解读文本 1引语:品读《合欢树》,文章哪些部分写合欢树? 第7——12自然段。文章共有四处写到合欢树:(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可略讲) 2品读第8自然段,思考合欢树和母亲有什么关联?(请同学朗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幻灯片: 合欢树(成长) 母亲(反应) 路边的“含羞草”(弱小)) 种在花盆(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没有发芽(几近夭折) 不舍得扔(叹息) 第三年长出叶子(长大) 常去侍弄(高兴、好兆头、不再大意) 第四年(茂盛) 栽在窗前的地上(念叨几年开花) 多年后(开花) 母亲已不在人世 (执着地培育) 没有母亲的呵护,没有母爱的濡养,就没有合欢树生机勃勃的今天,然令人扼腕的是,当合欢树年年开花、枝繁叶茂之时,母亲已去世多年,同样没能看到亲手培育的希望。 3、你从合欢树(成长过程)上看到了谁的影子? 儿子的影子 母亲的影子 在母亲眼中,儿子就是合欢树,母亲在合欢树上寄寓了对儿子深深的希望与祝福;照顾合欢树就是照顾病中的儿子,合欢树的经历与儿子的经历相似,所以这是一棵希望树生命树。 (在儿子眼中,母亲就是合欢树,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照料就是母亲呵护我关心我的最好写照;母亲去世后,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载体),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壮 1)喻示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 2)与史铁生由残疾到感悟生命并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3)是母亲全心为“我”找药方到支持“我”写作的过程的写照。 4 概括文章1--6自然段,有没有一些地方特别打动你呢?(平淡语言背后的深情) 每个时间段里,“我”的命运如何变化?母亲的人生又发生什么变化? 段落 人生 节点 1 十岁 作文比赛得第一 急着说她自己 双腿残废 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 扫兴/故意笑/装作不再注意 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 “我”的经历 母亲的反应 “我”的反应 母亲的状态 2,3 二十岁 一心只想写小说/浪费时间,根不年轻,有了白发 本没用/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鼓励我写作 抱了希望 4 4 三十岁 第一篇小说发表 另一篇小说获奖 \ \ 心烦,躲出去 迷迷糊糊听到回答,得到一点安慰 \ 已不在人世 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1)重点把握二十岁我双腿残疾后的心理及母亲对我的照顾。 我:“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折射出我当时颓废沮丧的情绪。补充《秋天的怀念》中相关段落: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 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 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我与地坛》中相关段落: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母亲:“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最后一回”,“母亲惊惶了几个月, 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体现出母亲的爱。(爱得辛苦、爱得执著) 作者认为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纪时,双腿残疾了,他一下子被命运击昏了头,每天想得都是自己的病,一度活不下去,更没有去顾及母亲的感受。 (深深的愧疚: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治好腿绝望后,母亲鼓励我写小说,“那就好好写吧”“抱了希望”(一如既往地关爱、支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第3段) (3)三十岁后小说发表,母亲已不在人世。 1983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母亲却无法分享喜悦。“我”的喜悦里有深深地遗憾。我年少轻狂双腿残疾,想的是自己的不幸,忽略了母亲的心,而当我终于走出一条新路,要和母亲分享光荣时,母亲却不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31d01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