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合欢树 课型:新授 执笔:杨素云 授课时间: 审核: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悉作者 ,了解文体。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重点) 3.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分析细节和对比的内容。(难点) 4.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激情导入: 二、自主感悟: 1.走近作者: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2. 预习检测基础知识大比拼: (1) 《合欢树》的作者是 ,北京人,当代作家,本文是他为母亲而作的一篇 (体裁 ) (2)本课我积累的字词有: 三、感知课文: 1.阅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这三段中讲了哪几件事? 2 .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先筛信息,再归纳)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行为动作: 心理描写: 母亲的形象: 四、合作交流: 1.合欢树,落叶乔木,夏天开红色的花。得名由来:对称的叶子,入夜就两两相合的缘故。它的名字蕴含了吉祥意。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2.文章写母亲为主,合欢树为辅,命题为“合欢树”合适吗? 3.我为什么回避一直想看的合欢树?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五、达标测试 揣摩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1.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 2.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怎样理解“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的含义。 六、知识拓展:“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母爱,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我们的记忆中赞扬母亲的故事,诗文,名言,警句有哪些? 七、归纳总结。 课后反思: 《合欢树》导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感受儿子对于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5、写作特点:心理描写 对比手法 行文简洁 语言朴素自然 6、结束语: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史铁生 二、达标测试: 课后反思 《合欢树》答案 第一课时 二、感知课文: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 “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 (1)给“我”治病 (2)鼓励“我”好好写作 (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2、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 2)、我生病后(二十岁)第二、三段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母亲的形象: “我”l0岁时的母亲,年轻漂亮聪明有活力,自信、争强好胜。她热爱美、热爱生活。 我病后,母亲尽心竭力,无私牺牲,坚持执着为我治病。内心在希望——失望(绝望)——希望的交替中挣扎。为儿子操心劳力,对儿子安慰、挚爱以及鼓励,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儿子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唯一。母亲背着沉重的精神重负、人生责任,还珍贵地保留了一丝爱美爱生活的天性,移栽合欢树。 3、十岁:“我” 倔强, 怄气(“扫兴”、“故意笑”、“装作”) 二十岁: “我”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三十岁: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苦心: 母亲:早逝 “心里太苦”“受不住” “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 三、达标测试:略 第二课时 合作交流 1、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它既是无私母爱的象征,又是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事业成就的象征,它还是母子合欢的象征。 2、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寓,并折射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是母亲亲自料理过的,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爱。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仍在健康生长,“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母爱永恒。 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作者以合欢树为题想必是为了借“合欢”寄托他们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憾,在这样的一欢一悲的两极间那份母子深情更令人为之震撼。 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是对母亲的回忆的寄托物.是作者写此文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的凭借物。如此说来.文章以“合欢树”为题应陔是合情合理的。 3、当人们提及合欢树时我“心里一阵抖”,足以令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他实际上情系“合欢”,情系母亲,只是因为害怕触物伤怀,才不愿直面合欢树而已。 合欢树承载了母亲的关爱和希望,如今,树已枝繁叶茂,我已功成名就,而昔日百般呵护我们的母亲却已撒手西归。睹物思人,作者回避的不仅仅是树,更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一份永远还不清的恩情。 4、提示: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 ②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达标测试 (1)写出了母亲因无意把我烫伤而内疚的心理。 (2)母亲为鼓励我走上写作之路而费尽心血。 (3)提示: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回忆往事,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母亲作灵魂的交流,所以,悲伤也成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02ebcea2161479161128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