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仁的论述

时间:2023-03-20 22:05: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孔子对仁的论述

一、对待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达到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的思想的重视,表明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的一种表现方式,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有内心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的。

四、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子关于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


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孔子思想体系中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562e6da98271fe910ef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