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读书心得

时间:2023-02-28 21:07: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读书心得



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是一本文集,是杜威关于教育理想的阐述,从“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和“明日之学校”六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杜威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儿童亲自参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教育往往单纯指的是学校教育学生在学校,通过规定的课程,固有的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静听”式的教育儿童是被动的,不能体现儿童直接的本能和活动,更谈不上培养建立在儿童本能基础上的兴趣和能力。

杜威提出:“我认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并提出了“儿童中心”的概念和“兴趣观”

儿童中心的核心是把儿童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儿童是有意图的主体,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理解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儿童为中心,需要我们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遵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发适合他们的课程、教学方法,而这些是建立在儿童兴趣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现在说的以学生为中心,往往是单一的,单独针对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交流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如我们课改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最终目的仍然是为考高分奠基,唯分数论的现象依然突出,而谈到课堂之外针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却很少。

所以我认为,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以学生为中心”不但要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还应该探索儿童的本能和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办各种兴趣班,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捡垃圾,让他们亲身体会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养成爱护卫生的好习惯,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组织他们参加看望社区老人,


帮助社区打扫卫生等活动,让孩子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劳动光荣;让他们回家后参与劳动,体会劳动的光荣和生活的不易,并学会最基本的生存本领……通过这些与社会接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让教材联系生活,贴近社会,重视实践,这样才会避免出现道德缺失或高分低能的状况。

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进步,通过不断的改革,相信明日之学校,能真正实现教师静心、学生开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66513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