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井与小说看明清社会

时间:2022-11-02 20:10: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市井与小说看明清社会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若要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确实太过广泛,一时无从说起。然而,中国文化的历史沿革直到今天,无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都有其迷人之处。时代的更迭,朝代的交替,都将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变革,且不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必然结果。这里独聊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迷人之处。

秦大一统后的中国,独爱明清时代。这个时代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我们今天这个大时代的前瞻,更在于那个时期的市井与小说的空前繁荣发展,一直影响到今天,并且不断继续发展前进。

谈及市井,不由得想起柳永的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样的繁华景象在宋代已风靡一时,何况在明清。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相比之前的一大变化即城镇的扩大与市民阶层的不断兴起。城市的发展,引起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明中叶后,二者相得益彰。在那时,世界上工业革命进行地如火如荼,而闭关锁国政策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明清朝孤立,但一个国家必然有自己的发展。时人有称:”东南财富,姑苏最重。东南水利,姑苏最要。东南人士,姑苏最盛。······苏为郡,地方方不过五百里,粮三百方有奇,而盐芦关税颜料杂色之征在外。郡城之户,十万烟火。郊外人民,合之州邑。······山海所产之珍奇,外国所通之货贝,四方往来。千万里之商贾,骈肩辅······“由此以小见大,仅仅苏州一地,人口、水运、长途运输、税收都围绕着经济转。商品经济的空前可见一斑。城镇的发展,必然带来市井文化的繁荣。且不说它带来拜金主义的副产品,但说它对封建社会传统的突破,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变得模糊不清。白天街道熙来攘往,夜晚”


勾栏瓦肆“灯红酒绿。这时候,所谓官宦、士绅、客商、考取功名的寒窗苦读者仿佛一夜之间觉醒,不再是自己,他们徜徉于这繁荣之间,渐渐淡忘了身份地位的差别。这对于社会融合来说无疑是件好事,社会顺其发展,不论统治者喜欢与否,存在即合理。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社会风气导致的拜金主义却一定程度上影响深远。当人们不再以读书作为人生的精神追求,人人向往财富,渐渐形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的局面,着实不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其结果可用当今的社会来打比方。经济增长遥遥领先世界,可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程度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

市井文化的繁荣,为明清小说的丰收准备了肥沃的土壤。自古以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为人们津津乐道。到了明清,小说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产物。《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名著,不仅仅在今天为人们所拜读,在当时社会也流传甚广。此所谓时代的经典,经得住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考验,还经得起人们价值观改变而带来的矛盾。

明清时期,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这一点在《水浒传》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水浒传》虽描写的是北宋末年发生的事,然而,一个时代伟大的作品,必定有它时代里的根、渊源。时代的连续性正是我们看一个时代最好的例证。我想《水浒》大概展现了一种反贪官不反朝廷的思想。梁山上落草的一百单八将,十有八九都是官员出身。一定程度上反衬出奸臣当道,无所不为。例如林冲、宋江、柴进、卢俊义等都是逼不得已才上山落草。此外,虽然明朝后期狠抓反腐,其程度及量刑不比现在差很多,但大都是治标不治本。这样,也难怪杀掉一批贪官,又出现一批贪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73eb36524de518974b7d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