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之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 一、儒学的创立——孔子(春秋) 1、产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2、思想主张 政治思想:仁,仁者爱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礼,克己复礼,为了实现“礼”,进一步提出“正名”的主张。德,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的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由贵族垄断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 3、孔子的文化成就: 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后人称之为“六经”。 4、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人称之为圣人。 5、孔子思想的影响: 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的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世界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二、儒学思想的发展——孟子(战国) 1、地位: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后人称之为“亚圣”。 2、思想主张 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三、儒学思想的发展——荀子(战国) 1、主张: 在天人关系上,他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在伦理观念上主张“性恶论”; 在治国方面,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在君民关系上,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成为有作为的帝王和政治家的座右铭。 2、地位及影响: 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作儒家的异端。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后,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7d5909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