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木塔》“如胠箧”何意 刘宁 山西太原市太铁一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选入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二则,一篇为《以虫治虫》,一篇为《梵天寺木塔》。《梵天寺木塔》是一篇有关古代工程技术的短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全文共17个注释,基本上精当简练,唯有第14个对“胠箧”的注释,我个人认为欠妥。它的原注是:从旁边打开箱子。那么,“六幕相联如胠箧”的解释就应是:每层塔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关联,如同从旁边打开箱子一样。显然,这种解释是很让人费解的。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077页对“胠”的解释有两个义项:①名词,腰以上腋以下的部位。②动词,从旁边打开,例:胠箧。在该词典1054页对“箧”的解释为:小箱子,例:藤箧,倾箱倒箧。《辞海》中对“胠箧”一词的解释更为详尽。该书1503页“胠”字条是这样写的:“胠:①腋下胁上部分。《素问·咳论》:”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②古战阵右翼的名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胠,商子车御侯朝,恒跳为右。’杜预注:”右翼曰胠.‘③撬开。见’胠箧‘。④通’胠‘。拦搁。《荀子·荣辱》:[浮阳之鱼]胠于沙而思水,则无逮矣。’胠箧:撬开箱箧。《庄子·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后亦用为盗窃的名称。” 显然,“胠箧”语出《庄子》,是从旁打开箱子或撬开箱子的意思,是“盗窃”、“偷盗”的代称。那么沈括的这句“六幕相联如胠箧”到底应作何解呢?结合上句“钉板上弥束”,所以塔身成功地达到“六幕相联”的稳固性,而“如胠箧”在这里是作为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六幕相联”的稳固程度的。因此,这句话应作为一个紧缩复句来理解,即“六幕相联,如胠箧”,这里“胠箧”应解释为“撬开箱子”,整个句子应理解为“上、下、前、后、左、右六面都相互关联,如同撬开一只箱子”。需要注意的是,课文中原注只是单纯地从词语本身去解释,而没有关注到词语回归到句子里的意义。其实,这句话的解释难点不在“胠箧”一词,而在于是否看出它是一个省略了相关成分的紧缩复句。在古汉语中,紧缩复句这种语法现象是很常见的,如“成王败寇”就是“成者为王侯,败者为贼寇”的省略紧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652142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