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胠 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时间:2023-03-12 20:39: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胠 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

文化经典研读》



教学目标:

1. 明确文章思路。

2.了解老庄“绝圣弃智”的思想内涵。 3. 理解儒道对立与互补的关系。 教学重点:

明确文章思路,了解老庄“绝圣弃智”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儒道对立与互补的关系。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朗读法 归纳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论语十则》和《孟子见梁惠王》,请大家说一说在儒家经典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有哪些?“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儒家的精神核心和社会提倡的道德准则。但为什么在《老子》十九章中却说“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坚决放弃“圣、智、仁、义、巧、利”,为什么一个坚持,一个却要放弃呢?儒道两家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又有何启示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子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庄子的《胠箧》看看庄子是如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释老子的这一观点的。

二、明确思路,了解思想:

上一节我们我们已经梳理了《胠箧》的重点实词和部分句子,对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结下来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文本,汲取圣贤先哲的另一种智慧。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1. 明确文章思路。

2.了解老庄“绝圣弃智”的思想内涵。 3. 理解儒道对立与互补的关系。 (一)明确文章思路 一般来说,在议论文中想要说明一个中心论点,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的纵向结构是什么?

教师明确: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样),本课就是采用这种纵向说理的形式展开的。就让我们看一看庄子围绕着“绝圣弃智”这个中心论点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的?

1.提出问题:学生齐读第1段,找出中心句并概括事件。

教师总结:第一段由现实中偷盗的小事说起,然后用反常思维,提出“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

接下来2-4段就是来分析这个问题的,请学生朗读并分别概括这三段的主要内容。




2.分析问题:学生读2-4段,概括事件。 教师总结:2段:田成子(人物)盗国(事件),盗取的是国家的圣明的法规和制度。 3段:跖(人物)谈盗窃心得(事件),盗取的是圣人提倡的“圣勇义智仁”的道德准则。

4:盗贼窃取斗斛、权衡、符玺国家利器。 总结分析问题的部分(ppt 圣明的法规和制度

“圣勇义智仁”的道德准则

斗斛——公正 为大盗所盗所窃取,成为社会纷争的缘由。

权衡——公平



归纳:这些人的相同点都是在某一领域有创造或有特长的人。他们创造的圣明法规和制度、宣扬的“圣勇义智仁”和发明的代表公平、公正和威信的斗斛、权衡和符玺,最后都为大盗做了准备,成了大盗用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所以,庄子就用极端的字眼提出极端的做法“擿玉毁珠,焚符破玺,掊斗折衡,殚残天下之圣法,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胶离朱之目……”,只有这样天下才可以太平无事。 (二)了解老庄“绝圣弃智”的思想内涵 通过文章行文思路,我们已经对老庄的思想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我从课下了解到不少同学都认为老庄的思想是消极的,无为的,让人不思进取的,真的是这样吗?老庄的思想被选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难道就让我们绝学无忧,回到原始社会吗?我们能不能从积极的角度来理解老庄的哲学,思考一下他的思想到底能不能给当今社会带来另一种启发和智慧?(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哲学常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出现,庄子就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夸大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副作用,让人们及时来规避这些副作用。教师可举例:核电站、原子弹、电脑病毒等社会现象给社会带来的利处和弊端,从而让学生从这些具体事例中明白庄子思想的深邃和外冷内热的精神实质。

三、全文收尾,明确“儒道互补”的关系。 南怀瑾说:“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药店。”既然是粮食,那要顿顿吃,不可或缺,所以儒家通常鼓励人积极进取,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提高社会生活水平,而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06f1e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