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摘要:“教育独立”思想是蔡元培先生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思想,其内容包括: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不是成为政府附庸的教育目的;教育要摆脱政党和教会的控制;教育应该交给教育家去办理。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字:蔡元培;教育独立;现代教育; 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得失成败的民国教育中,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理,它是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不仅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学富五车,更以先进的大学教育理念受到人们不断地追怀。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极丰,论及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对高等教育深有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三大核心: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教育独立思想;前两项在付诸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成功,为我国新教育体制和建构现代大学奠定了理论基石,而唯独教育独立思想的实施失败了,尽管一度依据其教育独立思想创设了大学院行政制度,但很快随着国民政府的党化教育而被废止,而且蔡元培先生至此也永久的退出了教育政坛。本文就蔡元培先生“教育独立”思想进行研究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二十世纪初,中国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凋敝,战争不断,北洋政府将重心放在政治、军事上,无暇顾及教育,教育经费匮乏,且经常被侵吞与挪用,许多学校难以为继。对此,资产阶级教育家深恶痛绝,他们上下呼吁,奔走相告,掀起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力除此弊。1919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五届年会议决上书大总统请裁兵兴学;1920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六届年会议决上书大总统并国务院,再请废督裁兵节响兴学,同时提出教育经费独立的要求。相关的教育经费独立建议,认定“教育为立国之本,而经费为教育之命脉”,“教育经费若不确定,则教育难谋发展,而国基即不能巩固”①(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七卷.40页),因而会上“划清教育经费使用之独立,他项经费不得侵用”。同时,由于拖欠教育经费和教师的薪资,广大师生发起请愿,罢课、罢教、强烈要求教育经费独立,并成立了“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教育界也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后形成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全国教育独立会”。在上述历史背景下,1922年初《教育杂志》《新教育》先后刊发李石岑、周鲠生、郭梦良等人研讨“教育独立”的文章,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独立议》堪称代表作。 蔡元培先生在1922年3月发表的《教育独立议》一文中,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能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②(高平叔编 蔡元培全集 第四卷 中华书局 177页),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及各派教会的影响”③(同上)。因此,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独立思想强调的是教育要不受政党的控制,教育要摆脱教会的影响。 教育为何要独立于政党呢?蔡元培先生进一步阐述说:“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政党是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抹杀个性。„„教育是求远效的;政党的政策是求近功的。”④(同上),由此可见,蔡元培先生产生教育独立于政党之外的理由是教育与政党要求人和塑造人的方式不同。他还指出“政党不能掌握政权,往往不出数年,便要更迭。若把教育权也交与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便没有成效了。”⑤(同上),从这里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追求的是连续性、稳定性,与政权的易变性是不同步的,教育的稳定依赖于稳固长效的教育方针,而政党为便于施政又总是试图去更改教育方针,因此教育应该独立与政党之外。 至于教育为何要独立于教会呢?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是进步的:凡有学术,总是后胜于前,因为后人凭着前人的成绩,更加一番功夫,自然更进一步。教会是保守的:无论什么样尊重科学,一到《圣经》的成语,便绝对不许批评,便是加了一个限制。”⑥(同上),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就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反对学术自由的压制,而在此则进一步指出教会对学术推陈出新、不断深化的压制力。他认为:“教育是公同的:英国的学生,可以读阿拉伯人所作的文学;印度的学生,可以用德国人所造的仪器,都没有什么界限。”⑦(同上),然而,“教会是有差别的:基督教与回教不同,回教又与佛教不同。不但这样,基督教里面,天主教与耶稣教不同。不但这样,耶稣教里面,又有长老会、浸礼会、美以美会„„等等派别的不同。”⑧(同上),真伪难以定论。所以:“各国宪法中,都有‘信仰自由’一条,若是把教育权交与教会,便恐不能绝对自由,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教会之外。”⑨(同上)。 总之,蔡元培先生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的能力和完成人格的观点出发,分析了政党与教育,教会与教育的对立性,从而提出了教育独立思想,即教育超然于政党和教会,提出了教育事业应当完全由教育家办理的主张。 二. 教育独立思想的客观分析 蔡元培先生教育独立思想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主张教育脱离政党脱离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事业完全交给教育家办理,反映了资产阶级教育家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反映了独立自主地发展教育事业的强烈愿望,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是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绝对的教育独立是不存在的。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根本无法摆脱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教育通过培养人来服务于社会各个方面,如果教育不考虑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而一味强调教育的绝对独立,那么这种教育也就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教育得不到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而无法生存和发展。 教育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按教育的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而不是政党或政府单纯的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和愿望,将教育完全作为自己的工具。政党或政府的教育政策是人制定的,具有主观性,而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教育政策与教育规律之间发生矛盾,其结果教育遭受破坏。因此,处理好政党或政府、 社会与教育的关系,使三者趋于一个平衡点。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业,代表社会发展先进潮流的政党或政府,应该代表整个社会及绝大数人的利益,自觉调整与教育之间的对立关系,尊重教育规律,保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保证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蔡元培先生强调教育对受教育者能力发展和人格形成过程的重大作用,这一思想符合我国现今的教育改革思想,即发展个性、强调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第二:蔡元培先生明确了政党与教育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揭示了实际上确实存在,而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教育规律性。政党、政府与教育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统一性而忽视对立性,会导致教育政策与教育规律之间矛盾的发生。重视对立性的存在,有利于政党或政府管理部门采取民主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利用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教育政策最大限度地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尽量使政党、政府与教育趋于统一。 第三:教育应该为整个社会文明进步服务,而不能完全称为政党、政府或宗教团体为自身利益服务的工具。 四.教育独立思想对现代大学改革的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竞争异常激烈,人才竞争已成为各国获胜的关键。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快速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知识经济的核心及推动力是掌握现代科技人才,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知识性劳动者是知识经济对未来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所以,对我国现今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从如下几点着手: 首先,从国家层面的宏观制度安排来看,重视市场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弱化政府干预,使大学享有更多的自主权,从而也具备了更多的创新空间。 其次,从大学层面的制度安排来看,完善大学课程体系和各院系之间的联系。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占比例方面也需要优化,以便更好地完善大学课程体系。 第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建设高等教育的重要前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民间资本的注入为大学提供财政支持。 注释: ①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七卷.40页 ②(高平叔编 蔡元培全集 第四卷 中华书局 177页) 参考文献: 1. 论文: 王 瑜,孙 新. 蔡元培“教育独立论”新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 第3期. 冯志军,潘爱华. 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和民国大学院制度评述. 煤炭高等教育. 2003年5月 第3期. 张金鑫,刘丽芳,王天峰. 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对大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陇东学院学报. 2013年5月 第3期. 石爱珍. 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及对发展高等教育的启示. 机械职业教育. 2013年10月. 张 倩. 蔡元培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月 第2期. 许 娟.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月 第15期. 闻万春,张宁宁. 大学与政府之间教育权利的平衡—基于民国教育的考察. 现代教育科学. 2013年第2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62213b011ca300a6c390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