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分别是:《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音译为"商籁体",语源于普罗旺斯语sonnet。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 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nets,英文、法文sonnet的音译。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每行11个音节,韵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16世纪,经英国莎士比亚的发展,称为“莎士比亚体”或“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每行10个音节,韵式为ABAB,CDCD,EFEF,GG。 十四行诗的历史 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广泛的运用。意大利的诗人彼得拉克成了运用十四行诗体最主要的代表。他一生写了三百七十五首十四行诗,汇集成《抒情诗集》,献给他的情人劳拉。在他笔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每行诗句十一个章节,通常用抑扬格。 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人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 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风行一时,到十六世纪末,十四行诗已成了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裁。产生了锡德尼、斯宾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诗人。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一生写下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比彼得拉克更向前迈进一步,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后来,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也曾写过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 巴金 激流三部曲分别是《家》、《春》、《秋》,爱情三部曲分别是《雾》、《雨》、《电》,《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 旅途随笔》(散文集) 《点滴》(散文集),《生之忏悔》(散文集),《梦与醉》(散文集), 《感想》(散文集),《黑土》(散文集),《无题》(散文集), 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龙·虎·狗》(散文集), 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还魂草》(短篇小说集), 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废园外》(散文集), 1942,重庆烽火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de5378376baf1ffc4fad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