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故事读后感之杨若古兰创作 这本书由美国的理查德•曼凯维奇师长教师所著,一共二十四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本来》到刘徽的《算经》.我发现了前人超人的聪明.一些古代人不敢想象的观点与理论,却在他们那个时代已发展且近于完美了.刘徽能教我们用切割正方形来求平方根,用切割立方体来求立方根.自认为发达的我们,有几人晓得如许来求平方根与立方根,只不过记住几个值而已. 有谁去考虑过宇宙的构造,空间的构成.毕达哥拉斯在公元五百年前就开始思考了.至今也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是三维空间,还是四维空间,有四维空间吗?此刻是该我们思考了!这个时代普遍存在一种思维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可以用“数学=黉舍”来暗示.与人们谈及数学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直接反映是:那是先生时代的经历,我一点也不擅长数学.然而,这类设法是很蹩脚的.数学是人类文明活动的核心之一,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本书通过把当时的数学发展情况与数学家本人的评述结合起来的手法,浅显易懂地介绍数学历史,揭示出在人类创造文明的实践活动中,数学是如何与爱好和实际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路的,而不是罗列一些“巨大的定理”.本书的重点放在对数学发展的历史布景和数学思想的严重进展上,揭示数学随着世界各大文明的兴衰而兴衰的精彩片段.常识的火焰从没熄灭过,但在特定的时期,特定文明比其他文明更加刺眼.数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用途?它为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数学的所有概念都发生于如何观察成绩、解决成绩、描述成绩的研讨中.随着计算能力的添加,数学变得抽象化,而数学的精确性和艺术的感知相结合,又会发生一种新的审美观.读了此书以后,我在思想方法上有所收获,并加深了对数学直至艺术和人理科学的理解.对学理科的人而言,此书尤能让我明白:进修常识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加深对现有常识的理解.我但愿通过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加入它绘声绘色的一面,使数学教育更加充满活力,并激发进修数学的热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fa4cb8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