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略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经典诵读教学意义 作者:邵克林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年第06期 什么是诵读?朱绍禹说:“诵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诵读无疑就是多读、熟读,以至成诵的教和学的方法。在当前中学语文课标突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背景下,经典诵读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相比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 经典,狭义理解是指四书五经中的“经”,而“典”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广义经典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读书主要是对儒家经典的反复朗读,乃至熟读成诵。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语文经典教学中,诵读是教学的基础。 一、经典诵读具有不容忽视的生理意义 经典诵读在换气换韵的呼吸之间,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诵读经典是运用自己的声波音能,将承载丰富真善美能量的经典语言、文字信息,反馈给自己的内心,从而改善整个身心气质,达到和谐身心、开智益慧的目的。诵读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声情并貌的诵读,经典中的真善美浸润心灵,相由心生,整个人也会变得更美,更有气质,更有文化韵味。 另外,诵读对学习力的强力影响是建立在对记忆力的拓展和优化基础之上的,具有开发右脑的作用。医学博士杨定一说:“诵读经典时,脑波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代表着深层的纾解与冥想,是让大脑发挥创意的必要条件。”而他在台湾进行儿童读经典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试验再次证明诵读经典的儿童其记忆力更强。 二、经典诵读与知识和能力密不可分 第一,与语言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初级阶段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就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也就是“字、词、句、语、修、逻、文”七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我国清代学者陈澧在《东塾读书记》里说:“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拼音文字的学习要借助朗读才能将音、形、义连接起来。如苏洵《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中,两个“为”的读音不同,意义和用法也各不相同。“为国者”中的“为”读[wéi],动词,治理的意思;“为积威”中的“为”读[wèi],介词,被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dfb660c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