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文学概说 *导读:道教信仰对中国古诗的影响历史悠久。传说秦始皇巡行天下时,已使博士作《仙真人诗》,教乐人歌之。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中也有感…… 道教信仰对中国古诗的影响历史悠久。传说秦始皇巡行天下时,已使博士作《仙真人诗》,教乐人歌之。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中也有感叹人生短暂,涉及服药求仙的内容。及至魏晋南北朝,随着道教的发展传播,以歌咏仙真、仙境及道士隐居修炼为主题的诗篇,开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梁朝萧统所编《文选》中,将游仙列为古代诗歌的类别之一。 这类诗歌题材的创作者,既有阮籍、嵇康、郭璞、沈约等文人名士,也有道教中人。如江东著名道士葛玄、杨羲、许谧等。梁朝陶弘景的《真诰》书中,记录了早期上清派道士假托仙真降授的数十首游仙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歌中有许多假托女仙真所作。如《西王母赠魏夫人歌》、《冯双礼弹云璈歌》、《右英王夫人歌》、《紫微夫人答右英歌》、《九华安妃赠杨司命诗》等。这些诗歌咏唱女仙游宴的欢乐场面,抒发不恋人世富贵,追求超尘脱俗的理想,开创了中国古诗中追求女性解放的格调。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道教的神仙信仰及道士女冠隐居修道的生活情趣,对唐代诗人的创作有较大影响。不仅在中原地区传诵着盛唐诗仙李白、道教学者 第 1 页 吴筠等人的游仙诗、涉道诗,而且远在边关的敦煌,也有道士、女冠创作的诗集留传下来。在敦煌遗书中,已发现唐人李翔所撰诗集的抄本。卷首题:《涉道诗》李翔。原件系册页本,残存5页(9面)。收入七言律诗28首,内容皆为歌颂道教名山宫观胜景及仙真高道事迹。涉及的地名有江西龙虎山、西山、麻姑山、江苏茅山、浙江天台、缙云等处。人物有张天师、魏夫人、许真君、马鸣生、谢自然等。诗歌的风格与《云笈七签》卷96--98所收仙真诗相似。作者李翔的生平事迹不详,从诗歌所涉地名人名推测,似为中晚唐时代江南文人,或系上清派道士。这件《涉道诗》的抄本,已有诸多近代学者的研究,并有王重民《补全唐诗拾遗》校录其文。 中晚唐时代,不仅男性道士能作诗,女冠中也颇有诗才。现存清康熙年间编成的《全唐诗》第804、805、863等卷,收录有鱼玄机、李冶、元淳、崔少玄、卢媚娘、吴彩鸾等唐代女冠诗以及洛川仙女、南溟夫人、上元夫人、云台峰五女仙、蜀宫群仙等女仙真之诗,多达百余首。但其中有些部分系误收的六朝女仙诗。这些女冠或女仙之诗,或清灵或淡雅,展现女性情感细腻,以及修道生活恬淡平和的韵味。无庸讳言,唐代女性遁入玄门的原因是复杂的,或出于对仙道的真诚信仰,或因婚姻不满,战乱流离;有公主入道,官女避难者,也有宫女放还、娼家从良者。因感伤生世不幸,怀念往昔故人,她们的诗歌中有婉转缠绵、惆怅哀怨之声,感人肺腑。例如晚唐女冠鱼玄机,喜读书,有才思。咸通 第 2 页 中嫁与补阙李亿为妾,因不容于大妇,出家咸宜观为女道士。她与名士温庭筠等酬酢唱和,是与薛涛齐名的唐代女诗人。《全唐诗》卷804录其诗50余首,其中不乏哀婉凄楚之作。如《折杨柳》诗曰: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哀怨之情令人感动。 第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06c84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