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6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 暑假中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我发现她不仅是位受人尊敬的女士,而且还是位和普天下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饱含深情的妈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多封书信组成。他们在信里的交谈,那么真实、诚恳。他们是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进行着交谈,特别是那些在我们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母子俩的通信中,当然有争执,也有分歧,但他们始终愿意试着去理解彼此。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抚慰他。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 读了《亲爱的安德烈》,感觉龙应台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她让我们感觉亲切,真实,也带给我更多的尊敬。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2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作者龙应台用她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父母的无奈和辛酸,还有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方式,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给她儿子安德烈的第一封信“十八岁那一年〞。 因为这一封信让我看到了一个想深入孩子内心,想真正了解孩子,想翻开那扇神秘的、无形的大门的母亲。而那时虽然我们懂得了孝敬父母,却也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是吗?从这封信中间我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被母亲爱着的孩子是幸福的,我们也都和安德烈有过相似的经历和感触,比方:父母的关心,可能被不懂事的我们嫌弃,被我们当做唠叨,不想去听。 当我看完这本书,我看到安德烈的变化,他从无奈的跟妈妈说几句,就觉得没什么话可以跟妈妈说,还觉得很厌烦,到最后主动的想跟他妈妈多说话,多交流。想想现实中的我,虽然懂得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但是行动上却做不到对父母的关心。 通过这本书我也知道了自己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担忧和烦心。 第 1 页 共 3 页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 近期我读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这本书是龙应台和安德烈合著。龙应台出生于1952年2月,是一位台湾作家,安德烈是她的儿子,出生于1985年12月。这本书被称为“人生三书〞之一。 一开始,我对这本书没有什么兴趣,挺不情愿看的,但后来在妈妈的强烈推荐下才开始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安德烈和他母亲龙应台的“家书〞,“家书〞这种方式使我感到好奇,母子之间明明可以打电话,为什么要用“家书〞这种书信呢?我猜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情吧。 其实内容讲的是安德烈和他母亲的对话---只因他们母子之间相互不理解:妈妈焦虑,孩子自以为有见解。于是他们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来沟通,后来孩子理解了他的妈妈,通过三年时间慢慢的理解对方,安德烈说“家书〞记下了他们三年的生活岁月。 平时我和爸爸有许多不理解,现在也没有解决,我准备用同样的方法沟通,同时,我也推荐爸爸能读读这本书。我也要向安德烈一样,耐心和父母沟通。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 母子分隔两地,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德国还记得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安安那对母亲的全心依赖。然而,文化的差异、时空距离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日益陌生。母亲渴望关心孩子,了解孩子,但孩子长大了,作为一个成年人,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使得母子间隔膜越来越大。 为改善这一情况,母子开始通信。通信内容涉及两人对历史的看法,对文化差异理解,对社会的思考等等一系列反映两代人、不同地区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样作为一个成年人,虽然不能完全赞同安德烈的看法,然而他看问题的深度与高度是现在的我无法到达的。实在惭愧。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一个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与她成年的儿子之间3年的通信。 书中的.一个个深奥的问题,敲打着我的心灵,或许我从未想过如此复杂的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31d76ea9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