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导读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亲爱的安德烈》导读 一.内容简介 《亲爱的安德烈》收入两人的36封通信,以龙应台《十八岁那一年》对人生18岁的回首开始,以安德烈《伟大的鲍布·迪伦和他妈》对母亲戏谑式的亲昵结束。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书中,这对母子谈民族意识,国家认同,谈政治立场,道德观念,谈美学欣赏,文化氛围,更谈人生感悟,未来畅想„„天南海北,五花八门,无所不包,连“性,药,摇滚乐”都能谈,还有什么不能谈呢。年轻的儿子总透着几分年少清狂,几分玩世不恭;年长的母亲则是认真聆听,循循善诱。虽然观点仍有冲突,看法仍有差异,但这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母子对话却令那堵看不见的墙慢慢消融。于是乎我们看到了妈妈对自己的儿子所做的妥协,儿子顾及母亲的感受和心情所做的迁就,这时那些年龄代沟,时代差异,文化隔阂都不在重要了,重要的是母子之间所饱含的真情。 二.母子介绍 龙应台:从小生活贫困简单 天真无知 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 社会黯淡压抑 乡村愚昧无知 城市现代让她学会了关爱 明白了什么是人生 理智爱国 关心孩子 封闭单纯 认为学习第一 希望儿子可以接触自然 珍惜时间 希望儿子敢于挑战权威 学会选择 有爱心 拒绝奢华 理解儿子 明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 铭记祖国 亲近人民 了解民生 重视小区情感与文化认同 尊重孩子 希望儿子快乐 对庸俗作品与艺术品有着深刻见解 希望儿子对自己有信心。 安德烈:现代 繁华 见识丰富 盲目爱国 见识较为低浅 逃避国家德国历史让他不敢去提→相信德国 以德国为傲 年少轻狂被他认为是正常的 有自己的爱好 自己踢球 教别人踢球 自由自在 叛逆 与妈妈存在很大代沟 敢于打破规定 拥有道德不安 善良 充满正义感 拥有正确的是非判断力 有着自己的审美观 拥有问题意识 与母亲探讨社会与现实 拥有自己的生活态度 随和乐观 喜欢香港的热闹 鄙弃社会根据金钱分化 讨厌中国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 犀利批判香港社会现实 自由随性 德国颁布条令前会与民众商量而中国不会。 三.经典语录 1.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2.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3.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4.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 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5.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 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6.农村中长大的孩子,会接触更真实的社会,接触更丰富的生活,会感受到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所以更能形成那种原始的,正面的价值观——”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7.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 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费的,可如果拉长来看,却是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因为,经验过压迫的人更认识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难得。你没发现,经过纳粹历史的德国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点吗? 四.作品评论 1.龙应台与安德烈的对话可以给我们借鉴与思考。在书中,安德烈如初生牛犊一般大胆审视着这个世界,观点有时尖锐,锋芒毕露;有时又有些茫然失措 。也许以我现在的眼光看去,不免有些幼稚轻狂,小小叛逆,但又有谁不曾年少清狂?回想自己的那个年龄,不也一样自以为是,一样张狂跳脱,以为世界已经尽收眼底,以为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所以对于安德烈的心情,身为年轻人想必是十分理解的。更何况,他确实是在认真思考,思考自己的民族归属,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探索为人处世的哲学,也迷茫自己的将来„„叛逆不羁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纤细敏锐的心。 2.龙应台是东西文化的理解者和融会者,她将它们的精髓消融在一起,然后悄然注入孩子的血液。她跟孩子交流的某些话题,完全是知识分子之间探讨的大问题。比如,她谈归属感:全球化的趋势这样急遽地走下去,„„愈来愈多的人,可能只有文化和语言,没有国家;很可能他所持护照的国家,不是他心灵所属的家园,而他所愿意效忠的国家,却拒绝给他国籍;或者,愈来愈多的人,根本就没有了所谓效忠的概念?她谈权力与理想:不要无条件地相信理性主义者,除非他们已经经过了权力的测试。不能不感叹,龙应台女士这番与孩子说的话,放在咖啡馆里与知识分子交流也是毫不逊色的。 3.在思维的对撞中,龙应台大胆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成熟,可以与他谈一些大问题,比如她说人生最核心的‘目的’,是自我的表达。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邪恶,多到你简直就不知道谁最值得你同情:非洲饥饿的小孩吗?某些伊斯兰世界里受压迫的妇女吗?被邪恶的政权所囚禁的异议份子吗?而这些人共有一个特征:他们都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过自己要过的人生。最核心的是,他们表达自我的权利被剥夺了。在这里,龙妈妈又 原形毕露了。但这点,才是龙应台之为龙应台的根本所在。 4.安德烈是幸运的,因为他生长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思想不受钳制的环境里,但他更幸运的是拥有一个优秀的母亲。需知即使在那样的环境里,也有不少同龄人的所做所想用安德烈自己的话来说都“不可思议地荒谬”“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也许安德烈并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母亲从小就平等地对待自己,才让他不会无故蔑视他人;教会他自我思考,才使他警惕思想的灌输;教会他质疑权威,才让他不致人云亦云„„更可贵的是,这位母亲从不会让自己的期许成为儿子成长的负担,当安德烈有些落寞地坦诚自己不会像父母那样优秀时,她却说“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睿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d4d1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