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4月13日,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上海居民住房及物业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16平方米。 上海人的居住和购房情况如何4月13日,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上海居民住房及物业状况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上海近一半居民在中-外环间购房,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16平方米。 中-外环间居住较集中 课题组依据最新获得的民生民意年度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居民(18-65岁本市常住居民,包括户籍居民和在沪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地户籍居民)的居住及物业现状。 调查显示,上海居民居住于内环内、内-中环间、中-外环间、外-郊环间、郊环外的比例分别为20.3%、13%、31%、5%、19%。调查还显示,上海居民在内环内、内-中环间、中-外环间、外-郊环间、郊环外购买商品房比例分别为14%、18%、44%、3%、19%,近一半居民在中-外环间购房。 另外,居民租住单位宿舍、租住商品房、与亲友同住、已购商品房、保障性住房、自建房的比例分别8%、12%、4%、55%、11%、9%。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近六成上海常住居民通过购买商品房实现了“居有其屋”愿望,一成居民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这表明,经过近20年的城市建设,上海百姓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户均面积704平方米 调查显示,上海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16平方米,上海常住居民家庭共住人口平均为09人/户。 课题组负责人指出,这表明家庭小型化为上海市主流居住模式。调查同时显示,上海居民建筑面积内部差异仍较大,最高人均建筑面积(129平方米)是最低人均建筑面积(5平方米)的56倍。 低学历“挤出效益”明显 调查显示,教育程度与上海常住居民的居住地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w”趋势。换言之,教育程度越低的常住居民群体居住于郊环外比例越高,达到了40%,是其他群体之两倍。 调查同时显示,个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3-5万元的上海常住居民居住在郊环外比例分别是36%和12%,几乎是个人年收入在7-10万、10万元以上居民的 1 精编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2-5倍。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上海郊环外居住环境虽说不错,但通勤、就学、就医设施相对市中心区仍有较大差距。这提示我们,为广大低收入群体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居住房仍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艰巨任务。 30岁以下购房压力最大 调查统计发现,上海市从业人员中,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四个年龄段的居民,拥有商品房的比例(不包括购买保障性住房)分别为32%、59%、63%、62%。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大,购房比例也随之提高。对照发现,30岁以下年轻群体拥有商品房比例远低于其他年龄群体,他们当中有近四成(35%)人租住在单位宿舍或商品房。 课题组负责人称,上海30岁以下年轻人的购房压力最大,政府应该在公积金贷款、提供过渡性保障房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以改善这一群体的住房条件。 收入对购房面积影响小 调查显示,个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3-5万、5-7万、7-10万、10万元以上的上海市常住居民,其人均购房建筑面积分别251平方米、262平方米、287平方米、293平方米、215平方米,趋势上显示出“v”字形,但绝对值相差不大,最大面积值与最小面积值差距在5平方米以内,且最高收入群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与最低收入(年收入在3万以下)群体的人均购房面积差在1平方米以内。 课题组进一步交互分析表明,收入对居民购房率的影响更大,高收入群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购房率比其他群体高出10%~20%。这一结果表明,收入对居民购房率的影响显著,而对购房面积的影响并不明显。 有商品房自我认同增加 调查显示,租住单位宿舍、租住商品房的居民,自我认同“中产阶层”比例分别为16%和16%,而已购商品房居民,自我认同“中产阶层”比例一下子提高到了32%。 课题组负责人指出,在上海这样高房价的大城市,拥有商品房与没有拥有商品房,会导致居民对社会地位自我认知的明显差异。 另外,上海本地户籍居民购买商品房比例,显著高于非本地户籍居民。对照发现,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居民的购房率分别为70.3%和14%,前者是后者的29倍。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这一方面反映,总体上本地户籍居民居住条件明显好于 2 精编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非本地户籍居民;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外地来沪居民若想在“北上广”大城市生活、工作,必须要具备各种竞争拼搏的条件与准备。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4b421f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