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说课稿

时间:2022-07-22 20:43:5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五从军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是大营镇中心校的靳艳玲,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十五从军征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六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作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6单元“战争”的起始课,它以诗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性质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刻影响,并让学生认识了由此产生的“兵役制”等残酷的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战争。《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全诗既简洁,又凝重,令人感愤,催人泪下。而它后面的《出塞》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之情.同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有关战争题材的诗歌和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将使学生从老百姓的角度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进一步加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十五从军征》的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由于六年级是小学过渡到初中的重要时期,简单字词理解,难字注音,乐府诗的相关资料的了解被我放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而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而目标的达成必须要运用语文的手段和方法。

四、说教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做到:加强学段之间、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整理回顾与战争相关的诗歌、文章,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深入学习诗歌时,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抓住诗中的细节描写,多角度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建构起诗中生动的情境画面,感知人物形象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当然,语文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将这篇诗歌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并贯穿到我每一处的教学设计中,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五、说学法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仅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因此,我引导学生运用,读读——找找——议议——说说的方法学习课文,既让学生动眼、动手,又让学生动脑、动口,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实践,培养其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回忆一下:前面都学过那些关于战争的诗词?这些诗词有的描写了边塞风光,有的讲述了战争故事,有的抒发了将士的爱国情怀,还有的倾诉了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战争的诗,看看这首诗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战争的?(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和诗歌导入本课这首有关战争主题的诗歌,通过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和诗歌,加强学段之间、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迅速进入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齐读课题,从哪儿看出与战争有关?(、让学生在诗题中从“从军征”了解是与战争有关)

2、关于乐府诗,谁愿意把自己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补充: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它来自劳动人们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课前布置学生查询资料,解乐府诗的一些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过渡:这个少年从军65年,好不容易返回故乡,那么展现在他眼前的又是怎样的一幕呢?

2、预习检测。 我会读。

狗窦 旅葵 舂谷 说说词意。

始: 遥: 冢: 窦: 舂谷: 葵: 持: 羹: 雉: 沾:


检查冢,窦,雉,舂,羹,贻的读音,让学生说说预习时了解的词语意思。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课前我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

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这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为学生阅读本文扫清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

然后后老师范读,把学生引入诗歌的学习情境之中,并尝试与学生交流诗歌大意。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四、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小组交流诗歌大意。 全班汇报展示。(这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的说出来,即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2、朗读喜欢的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

第一句:读出战争历经的时间之长和迫切与亲人团聚心情。 第三、四句:请大家也怀着悲伤的心情告诉老兵。

老人看到什么?这是一幅什么景象?你能把这种荒凉的景象读出来吗? 而现在呢,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女生读第4句)他曾经的家人在哪儿呢?(出示,生读:松柏冢累累)是啊,他再也见不到曾经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曾经热闹的家园了,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男生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老人那颗带着期望回乡的心也已经由热变冷,(凉),由喜到悲/哀了。(板书:悲/哀)

第五句:他的苦仅仅是生活上的苦吗?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痛苦。家想象一下:在当时年代,是不是只有老兵一人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还有那些人也向老兵一样孤独呢?

师:不说其他,仅仅是汉武帝在位时,他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死亡,无数个家庭过着舂谷持做饭,采葵持作羹的生活,无数个家庭忍受着羹饭一时熟,不知贻啊谁的痛苦。把老兵的凄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第六句:读出老人悲哀之情。

4这就是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再次齐读古诗,进一步走进老兵的内心。 5说说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老兵的同情、对封建兵役制度的憎恨。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自主读书,自己去读懂课文的大意,意思读懂了,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

四、拓展延伸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说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通过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学生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61362d998fcc22bdd10d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