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诗歌名称】:十五从军征 【年代】:汉 【作者】:两汉乐府 【内容】: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这也可以说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头两句,统摄全篇,高度概括了主人公的一生。他从芳年稚齿,未谙世事的少年时代,就被迫应征入伍,直到两鬓苍苍,皤然衰颜,实在无法为统治阶级卖命了,才得以归来。在军队中竟然呆了整整六十五年。在这六十五年漫长的戎马生涯中,或枕戈待旦,或衔枚疾走,沙场鏖战,出生入死,流了多少血,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诗人都没有做正面的描述,只把它们凝结到一个“征”字里,让读者去联想,这是高度的概括。接着,从“始得归”的“始”字中,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六十五年来里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痛苦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然悲伤的感情色彩。 尤其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写法鉴赏】: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语气叙述,无法忍受的悲痛。在叙述上,结构严谨,并起伏有变化。这首完整的五言叙事诗,还保留着质朴的民歌的语言风格,它以深刻地思想内容,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光彩,并且给后世作家以无穷的启发。杜甫的名诗《三吏》《三别》《羌村三首》等,都明显看出受本诗的影响。 【乐府】:他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4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1.夸张 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在兵役严苛的封建社会,这首十五从军征里道不尽的心酸与批判(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 4.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b7bbf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