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花”主体课文《古诗二首》中的《江畔独步寻花》。 下面,我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一、 课程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06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是春天里,江水边,黄四娘家门前花繁叶茂的小路上,春光暖洋洋地照耀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万物。繁花似锦的一派春光引来了一只只彩蝶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去。一只只自由自在的黄莺鸟儿也在枝头欢歌,动听的歌声似乎在赞美春的美好。此情此景如此美丽,如此令人流连忘返,让人顿生喜爱之情。 二、教法反思 1、设计特色:在课堂上,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想象画面→进入情景,自主学习,情感朗读→拓展仿写,深化理解。 在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引探法及 “背景再现”引导学生理解走进作者、走进画面、按节奏读、配乐想象读、古诗新唱进行感情朗读,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进入诗境中感悟诗情,感悟作者的迷醉与惊喜。 放手让孩子们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根据课本的插图,想像画面,如果能够把想像到的画面表达出来,这说明孩子们读出了味道,更能读懂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情;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读中想像鲜花盛开的情景,进而扩大到整个大自然。孩子们走进情境,自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让孩子们品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结合重点词语的意思说出诗意,都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感受到了诗文的美好,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2、教法及学法运用:在本课时的教学策略运用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以往的古诗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情感朗读来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杜甫通过对黄四娘家花丛的描写,生动的再现了春天里繁花盛开、蝴蝶飞舞、黄莺高歌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教学是在先让孩子们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说说知道了什么:孩子们说黄四娘家院子里的花开放了很多,把路都占满了。从“满”字看出花多!千朵万朵压枝低,也能看出花茂盛多!我就相机引导“千朵万朵”形容数量很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形象描绘出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一句就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孩子们又说“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的“留连”看出蝴蝶被花吸引了,都舍不得离开。也可以看出花多、花香、花茂盛。我又相机引导诗人把花当做为“我”开、蝶为“我”舞、莺为“我”啼,向孩子们们介绍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整体来说教学效果不错,同样是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是人的情感! 3、“课前预习作画”和“课堂仿写古诗”为本节课教学的亮点: 古诗离孩子们生活很远,设计怎样的作业才能让孩子们乐学呢。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自学生字词,把古诗读流利、通顺,联系你从诗文中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抄写、默写解释字词、抄写大意等等单调而乏味的机械作业形式。既让孩子们回忆了春天的景象,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使孩子们能联系已有的旧知识,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描写春光景象时的心情,真正把思维活动贯串于语文训练之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们动笔绘画的过程也是他们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他们在作业时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春的奋发精神,从而进一步陶冶了情操。 课堂上孩子们理解诗意并学会有感情朗读古诗后,及时抓住良好的教学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f5b77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