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杜甫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到成都建了杜甫草堂,有了安身的处所后,感动非常的欣慰。春暖花开的季节,他独自沿江散步,被江畔美景深深地吸引。情随景生,随即赋诗一首,形象地把黄师塔前美丽的春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展开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大体把握诗句的诗意,体会在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把握古诗的大意,想象古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成都杜甫草堂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的感受?) 生:…… 2、师介绍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四川)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在杜甫草堂居住时,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他独自沿江漫步踏春时所写下的一组诗《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一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古诗 1、理解题目的意思,回忆作者的简介。 师:(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汉族,[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特别提醒(畔、倚、懒、簇)的读音。 (2) 同桌互读,互听。(检查字音的把握)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抽生读。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4)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学生再次带着节奏读这首古诗。 过度:师: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必须要理解古诗。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三、理解古诗意思。 1、读诗歌,理解古诗中词语的意思。 (1)、请同学自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互学不理解的词语。并找出组内仍不能理解的词语。 (3)、小组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请其他小组帮忙解决,如果仍不能解决,老师相机引导。(江水东、倚微风、春光懒困、可、爱) 2、小组合作讨论出每句古诗的意思。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1)、小组讨论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3)、老师带领学生总结翻译诗意的方法。(增,删、调词顺) 四、再读古诗,把握意境,体会情感。 1、再读古诗,把握意境。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以下问题。 1)、这首古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你在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2)、具体写了哪些景物?(黄师塔、江水、春光、微风、挑花) (2)、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的另一种情感。 (诗人对和平宁静的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之情)。 3、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诵或者背诵这首古诗。 五、拓展阅读。 1、出示《江畔独步寻花》的其他几首古诗,让学生朗诵。 六、课堂总结。 学生自我总结收获。 七、达标检测: 1、将《江畔独步寻花》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借景:古塔、江水、桃花、春光、春风 抒情:对春光的热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及久经离乱得以安居的喜悦之情 八、教学反思 上完这课,同学们在朗诵诗歌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他们对诗歌意境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要多朗读诗歌,多积累诗歌。 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时间把握不好,教学进度没有按照计划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a4ec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