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磨课评价语草原 《草原》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丽优美,字里行间弥漫着草原独特的风景与独有的风情。细细读来,草原的青草、蓝天、羊群跃然眼前,草原人们的热情、淳朴、好客呼之欲出。除了这两重具象的美,老舍,这位语言大师,亦带给我们另一重文字美。独具匠心的表达,耐人寻味的用词,都值得我们引领学生,沉入文本,反刍回味。 本篇教学设计,处处回荡着美的旋律美文美读,美文美学。从课始的初知美到品读环节感悟美;从师生共读的想象美到写美的画面的创造美,诠释了课文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情美。在熊老师的课堂之上,学生与老师- -道,几番涵泳,几番沉入,醉心读书,静心品文,心随笔动,得言,得意,更得法。 一、加一点新意,不落童臼 熊老师的开课颇有新意,链接了原文中老舍对北方的初始印象的描述:“自幼就见过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诗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方去。”,1961年的老舍,对草原的印象还是“怕”,熊老师由此入课,不仅借由此时的“怕” ,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老舍亲临草原后的那份不舍与热爱,更借由此句中的“天苍苍,野茫茫”,助推学生对重点句“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使之后对第一自然段的品读顺势而行,自然顺畅。这样不落窠臼的开课,独具慧眼更独蕴匠心。 二、添一分简约,不枝不莫 本课的设计主线鲜明,由对草原的印象切入,由一个“美”展开,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草原的美写出来的?”。从感美、读美、写美徐徐渐进,由感受美景到感受美文,到领悟表达、积累美文,再到学写美景,教学主线明晰,逐层递进,这样的设计,不花哨,不繁冗,简洁利落,不枝不蔓,让课堂多一份清爽,多一份简约之美。 三、饥个回,不“醉”不归 叶圣陶曾说:“文字是一 座桥梁, 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这一-座桥梁, 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咀嚼语言文字,沉入文本,与学生一道,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1.在语言中多走一个来回 熊老师在教学中,与孩子们进行亲密对话,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草原的美的,在流中紧扣语言,聚焦词语,琢磨出比喻的形象生动,“勾勒”“渲染” 的贴切,“绣” 的精致、生动,“流"的生机、活力,由语言,到词语,由发现,到咀嚼,到体味,到积累,到仿照,让学生在语言中多走一个来回,引导学生感悟的文字背后深藏的内涵,把“美”的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 2.在朗读中多走一个来回 熊老师的课堂上,“读” 占熬头,由初读到默读,由读出感受,到读活美景,教师与学生“轻闭上眼睛,走进草原”“再轻一点, 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bca96f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