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的其它楷书字帖(二) 打开文本图片集 《虞恭公碑》 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叫《温彦博碑》。是唐太宗昭陵陪葬碑之一,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月立于醴泉温彦博墓前(今陕西醴泉县烟霞乡山底村南约三百米处),1975年碑石移入昭陵博物馆第一陈列室。岑文本撰文,欧阳询楷书。 碑文36行,行77字。碑额阳文篆书“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之碑”四行16字,也是欧的亲笔。(见图1)碑身首高3.42米,碑石高2.23米,上宽1.15米,下宽1.11米,厚0.37米。 欧阳询书碑时已经八十一岁,是其流传最晚的作品,何绍基认为是欧书第一。但是和其它昭陵的陪葬碑一样,下半截被凿的面目全非,上半截因为够不着保存的字多一些。(见图2、3)有些文献把这归咎于“牧童嬉戏”,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虞恭公碑》原有二千八百多字,到宋代,碑石下半截已经断裂,加上凿损,现存完好的字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现存最古的宋拓本,也仅剩八百字左右,这也是这块碑名气虽很大,学者却较少的原因之一。 出版情况如下: 市面上最常见的印本称为嘉庆内府旧藏本,后有王澍、翁方纲、王文治题跋。清初为王闻远所藏,后归毕沅灵岩山馆,毕氏获罪抄家,拓本入嘉庆内府,有各种内府藏印。1958年王壮弘于上海征得,归上海博物馆,现在藏于上海图书馆。 拓本册页装,共25开,碑文16开,称为北宋最精拓本。民国时天津延光室最早拍了照片,略有缩小。后来上海有正书局珂罗版印本和日本《书苑》杂志的印本,乃至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唐欧阳询化度寺碑/温彦博碑》印本都是用以延光室照片为底本翻印,所以尺寸都是缩小。二玄社《中国法书选》30《化度寺碑·温彦博碑》(见图4)收入的尺寸也不对,这本书的国内翻印本在前文讨论《化度寺》已经谈到,不赘述。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的“历代名帖自学选本”和2021年的“中国碑帖经典”系列也是翻印珂罗版,前者粗劣,后者反光。(见图5)到了202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印的“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的《欧阳询虞恭公碑》,精装8开本原大影印,这就是最好的印本了。(见图6)普及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最新的《中国碑帖名品: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见图7)印刷也好,可是尺寸又放大了一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两个藏本: 一个称陈镛藏本,黑墨精拓,旧蝴蝶装,23开,把残损的字一律删去,只剩四百一十个字,无法通读。这种情况似乎和敦煌本《化度寺》有些相似:持有者的目的纯是为了学习书法,而与阅读文字无关。拓工技术较好,笔画丰满。(见图8)文物出版社2003的“历代碑帖法书选”系列用了这个本子,朴素大方,物美价廉。字放大比较多,显然也是为适应学书者的需要。(见图9) 另一个李宗瀚临川十宝本,后有翁方纲等跋,经萧山朱文钧递藏,五十年代朱氏后人捐献故宫博物院。黑纸镶边剪裱经折装,装裱时也将不清楚的字裁掉,剩下六百四十字。清光绪时有石印本,没见过。施安昌主编,商务印书馆2007、上海科技出版社2021年分别出版的《名碑十品》收录,彩印,细节较精细,国内印本纸张不理想。(见图10)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贵池刘世珩藏本,后有吴平斋、杨守敬长跋。册装剪裱,首行残,加上残泐字,存字约720左右。有正书局、艺苑真赏社有珂罗版印本(见图11)。上海书店1990年的“历代书法自学范本”丛书16开印本《欧阳询虞恭公碑》,就是根据珂罗版翻印,但质量不可同日而语。(见图12)华夏出版社2021年也有一个放大一点的12开翻印本,印刷也烂。日本人负责印刷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书大观》第六卷收入,希望能出单行本。 另外上海图书馆有著名的吴湖帆四欧堂本,加上残损的字,是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248a2c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