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向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要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学生数学的思维水平,需要对教学过程的诸个环节实行重新梳理。 一、导入求新,以兴趣激发思维。 1.由生活导入,理解要新。 数学本来是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由于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劳动”的内在乐趣。教师在讲述内容时,应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引起丰富的联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教学“小数乘法”时,创设水果店的场景,提供一些水果价格,苹果每千克6.80元,梨子每千克6.20元,桔子每千克2.60元,算一算购买3千克以上要用多少钱?应怎么算?从现实生活出发,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对数学产生兴趣,带着亲切感。 2.由旧知识导入,手法要新。 由旧知识导入是顺理成章的事,关键是手法要新,给学生以鲜明的新奇想,才能在更大的水准上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1)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商不变的性质;(2)板演247÷19;(3)思考在2.47÷0.19中,如果除数是整数,你会计算吗?(4)出示自学例题提纲:A、除数扩大了10倍,变成了多少?变后的数是整数吗?B、除数扩100倍后,为什么被除数也要扩大100倍?C、计算哪两个数的商,能够求出原题的商?D、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E、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应根据被除数和除数中哪个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它们所要扩大的倍数?这样,通过引导、点拔、启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明确了思考问题的方向,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3.由故事导入,角度要新。 生动有趣的故事固然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中,实际上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一上课,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猴山上的小猴子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一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A一块,猴B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干平均分成八块,分给猴B两块。猴C更贪,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C三块。接着,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当讲授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又引导学生讨论:“猴王是使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应怎样分?”“如果五块呢?”学生们兴趣盎然、精力集中,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满堂。 二、讲课求实,以联系促动思维。 上课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要充分使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旧知结构同新知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新教材的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创造条件,促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使用到生活中,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平均数问题”后,布置了一道课外实践作业:“为了反映家乡近几年的变化,请各小组自己设计方案,利用双休日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汇总后用平均数知识实行分析。”从汇报交流的情况看,他们有的小组调查了几个商场平均年销售额;有的调查了平均每户居民家用电器的拥有量;甚至有的在家长的协助下调查骨干企业的平均产销量……有的还从图书资料中找来平均数的相关数据加以印证,而且不少组汇报了调查过程中的感受。 2.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并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活动场。教师的作用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而是创设“活动场”,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学“8÷3”这道 有余数的除法时,能够让学生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在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并且产生每份只能是2个还余2个时,老师说:“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里,多出的一个叫做余数。”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对“余数”概念的建立十分清楚,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了。 三、练习求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数学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的学习能力的基础。在练习设计中,要精心设计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度。在设计智力台阶,以“基础性应用——综合性应用——发展性应用”来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难度:一是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学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三个难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思路,三是学科综合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练习符合教材的知识意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心理,集科学性、思考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况,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识变成有源之水。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批判中思维,努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5c0dc3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