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目 班 级 语 文 课 题 时 间 C 胡同文化 2009.6 课 型 授课教师 新授课 张 严 准确的朗读课文,了解文意,掌握生词。了解作者其作品特点。 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概括要点,理专业能力 B 清思路。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及作者的思想A 感情。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理解关键句,体会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方法。 学习目标 社会能力 1、 朗读法。指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重点段落反复读,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 2、 讨论法。依据课文行文脉络、思想内容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共同分析思考。 1、 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及胡同文化走向没落的必然性。学会有选择的传承文化。 2、 透过现象看到隐含的文化。 方法能力 教学 重点 教材 难点 教学分析 预习 提纲 1、 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2、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 1、 理解胡同与胡同文化之间的联系 2、 通过对有关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分层次 教学法 方法手段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及内容 1、 作者简介,背景知识。 2、 通读全文,利用词典排除字词障碍。 3、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4、 感悟、理解文中重点语句,力求把握文章主旨所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入 一、 导入 刚才大家听到的背景音乐叫做《北京胡同》。歌词唱出了北京的今昔对比。如今的北京城日新月异,大多数北京市民已走出狭窄的胡同、拥挤的四合院,住进了高楼大厦。现存的胡同在逐渐消失着,没落着。在北京胡同里住了四十多年的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胡同文化》。 情境导入 演示课件 书写板书 学习新课 二、 出示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三、 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朗读完毕,出示投影,指定C层反馈练习。 四、精度课文,分析讨论问题 (一)请不同层次同学分别读课文,并分组讨论,圈划关键词句,思考问题。 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C层) 2、胡同里的居民形成了怎样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他们是怎样表现的呢?为什么会这样?(B层) 3、胡同与胡同文化之间的联系点是什么呢?(B层、A层) 4、胡同与胡同文化的前景如何?面对胡同的现状,汪曾祺老人的心里会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结合例句加以说明。(A层) 五、成果汇报 出示课件 指定回答 学生朗读 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 反馈互动 点拨评价 自由发挥 小结 六、小结课堂学习内容及效果 七、拓展练习 (C层、B层、A层) 请同学们介绍你了解的本土文化传统,如饮食文化,服装文化,民风民俗等,谈一谈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布置作业 八、作业 C层:摘录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B层:搜集关于北京文化的素材 A层:课外阅读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文,进一步体味其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 板书设计 胡同 方正 安静 独门独院 =>毫无生气﹝赞扬喜爱﹞ 文化 封闭 冷漠 安分守己 =>衰败没落﹝感伤留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c816fc87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