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爬山虎的脚导学案老百晓在线中小学语文老

时间:2022-12-26 05:05: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7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7 爬山虎的脚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辅以查阅资料或实地观察,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情感。

课前预习 1、搜集查阅爬山虎的资料或实地观察爬山虎,留意它的脚是怎样爬的。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叶圣陶先生的写作背景。

自主探究 1、展示分享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2、我会读。



缝隙 茎上 手柄 牢固

铺张 吹拂 荡漾 贴在 枯萎 费力 3、你知道这几个词在文中的意思吗?

爬山虎:一种攀缘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或做事过程中尚未占用的时间。本课指爬山虎的叶与叶之间空着的地方。

均匀: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枯萎:干枯萎缩。

蛟龙:古代传说中能够兴风作浪、发洪水的龙。

触角:昆虫、软体动物或甲壳类动物的感觉器官之一,生在头上,一般呈丝状。也叫触须。

4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5、检查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我“家也有爬山虎。 第二段(2):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3-5):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其是怎样爬的。




展示研讨 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疑交流讨论

1爬山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3 谈谈你学完课文后的收获。

精讲提升 1、关于爬山虎,作者又怎样的发现?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说一说。

2、读句子,注意带着重号的词语,思考括号中的问题。 1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这件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具体说说“这“指的是什么?

3)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样“指的是怎样?想办法演示一下。

3、你也像作者那样仔细观察过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吗?你有什么发现? 内化积累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

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拓展应用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

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达标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17 爬山虎的脚

pūkāishēn







chuīfú





nânjīng







tiē



fâilì



láogùyàng







wěixiâ



wōniúdàng



kūwěi

二、选一选。

1、舒服( 舒展( A.伸开 B.从容、轻快、愉快

2、空隙( 无隙可乘( 缝隙( A.裂缝 B.(地区、时间)空闲 C.机会、孔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ee562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