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古诗文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文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民族精神以及审美情趣,应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元的诗词歌赋活动,给予学生情感体验。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努力将课内、外的古诗文诵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增强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素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将课内、外的古诗文诵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增强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一、激趣诵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被经典古诗文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教师应精心设计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学生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课前2分钟的学习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学生们的诵读热情一天天增长,“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 二、在诵读中感受美 (一)在古诗文诵读中发现自然美 很多写景古诗文都是作者游览于此而诗兴大发,一挥而就的。一首诗、一篇写景顾问,即为一幅画,读这样的诗,不亚于游览于湖光山色之中,自然会有心旷神怡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自然留于心中。 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教学这首诗,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与画面融为一体,不仅能充分理解诗的内容,还能得到美的享受。 (二)在古诗文诵读中感受韵律美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古诗文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并且一般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相应的音乐和画面,力求达到入情入境的教学效果。诵读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诵读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景色优美的大自然的画面(自制幻灯片)等。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还提升了音乐审美能力。 (三)在古诗文诵读中提升鉴赏美 我们所吟诵的千古美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最杰出的文化,在吟诵鉴赏之中,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优秀的品质时时激荡着学生、滋养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精神得以净化,道德得以规范,品质得以高尚。 如《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看起来是一句写得很美的诗,景色可谓亦真亦幻,可是它却是一首讽刺意义极强的诗篇。当时晚唐面临亡国,统治阶层却一味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读罢此诗,学生们心中只会像诗人一样,憎恶晚唐统治阶层的昏庸腐朽,为这一段历史感到耻辱,分辨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而发奋努力学习。 《卖炭翁》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劳动者与剥削者的不同命运定会让学生心中有一杆秤,去鉴别美丑。 学生们通过读古诗,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会增强,就会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审视社会,对待人生。 三、活用诵读 通过大量诵读古诗文,学生的脑中一定存储了很多经典佳句,但是要做到活学活用还需要合适的练习。为了避免学生们只会机械背诵,教师可以采取以特色作业的形式训练孩子们的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孩子们在积累本上做这样的练习: 不知不觉,夏季悄悄来临,你诵读过的古诗文中,有哪些是描写夏天景物的呢?你能把它们分别写出来吗?你还可以配上美丽的图案呀! 根据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并且进行评比,让孩子们经历这样一个“乐读”、“美读”、“活用”的过程。经过这样的训练,那些千古传唱的佳句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文诵读,以其独特的方式,拉近学生与古人的距离,与之心灵相融,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对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红.文言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谈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文言诗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05):157-159. [2]李莉莉.培养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05):57-58. [3]罗博.优化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7(24):51-52. [4]梁淑媛.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靓丽风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学周刊,2017,13(34):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00d61c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