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融史观 ——浅谈明清银本位货币制度 从中国货币史的角度来看,白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发生于唐代岭南地区,宋代、元代白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一步发展,明代时正式成为法定货币,直至清末民初阶段白银才逐步退出金融货币的舞台。以白银为货币,给明淸时期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刺激作用,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传统金融业概貌。但清代中期之后,由于货币制度改革的滞后,国内货币制度陷入混乱,金融货币危机不断,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优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这个历史时期,由中国货币制度的特殊性,衍生出明清金融发展的“中国特色”,构成了中国金融发展史的显著特殊性。 银本位成为主要货币以后,货币诸种职能渐趋完备。作为支付手段, 除赏賜、赠遗、贿赂等职能自古有之以外,明代还成立了银作局,为皇家铸造金 银钱、和金银豆叶,以作赏賜之用。作为结算工具,“一条鞭法”以后,以银计价普遍化,税收、 官俸、边饷等均用银计价,根据研究,自嘉靖至万历中叶,辽东战事爆发,两年零八个月内,户部运往辽东的银子超过二千万两。无论年例银和辽饷, 都是用白银来结算的。银本位制度实行后, 白银的储藏手段的功能无疑得到了加强, 仅从明代权贵失势以后被抄出的白银数就可见一斑。 如刘通被杀共没收白银25958万余两:钱宁被捕搜出498万两。 经营白银的金融机构兴起显示银本位货币制度的巩固 。中国的金融机构相对西方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中国最早的金融机构是当铺,明代当铺的发展条件更为宽松,金元以前当铺有的为公营,有的寺院经营,但明代多为私营。规模和家数大大超过前代,仅明末南京一地就有500家当铺,当铺到前清时期发展至鼎盛,有人统计乾隆十八年时,当时全国多达18075家,当税高达9万余两. 当铺的繁荣反映了市民经济的发展的程度 。银本位货币制度逐渐定型后, 不仅当铺等旧式金融机构出现素荣发展的局面, 新的货币制度对新型金融机构的催生作用也极大显现出来。白银大量外流对货币制度的冲击,但清政府不合时宜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颁布,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走向没落,加快了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进程。清代前期, 政府禁止中外贸易中使用白银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先后实施金本位制时期, 清朝政府正忙于处理外国银元流入对中国币制的冲击, 而茫然不知所以然。1887年也就是光绪十三年,为了减少外国银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渗透,清政府最终正式设立钱币制造局,决定自己制造中国银元。但即使是使用自己制造的银元, 也不能避免白银的大量外流, 随之中国国内货币市场进而发生银贵钱贱的问题,由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和交易使用铜钱而税收、储蓄、大额交易等使用白银,直接加重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负担。1910年,清政府宣布以银为本位、以元为货币单位,建立统一制造、发行和管理的币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中国混乱的货币现状,扩大了银行发行货币的权力,使中国近代币制暂时达成了形式上的统一。1910年和1914年,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都曾着手进行币制改革。1903年的币制改革前, 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币制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脱钩状况, 导致国内长期出现“银贵钱贱”问题, 清政府又追于财政压力, 发行无法兑现的货币以及增收关税和厘金, 导致恶性通胀大行其道 。 在此背景下, 清政府实施了一些统一币制和确认货币本位的措施, 1903年明确实行银本位货币制度, 1910年提出“废两改元”,停止使用传统的银两制度,但这些措施仍旧在银两、银元的范围内打转转,并未使中国真正摆脱银本位货币制度的束缚。民国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 充分吸收了外国专家的建议, 在国际环境压力下得以进行。终于在1935年彻底废除银本位制度, 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 针对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有如下启示: 首先,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处理好金融货币制度改革就是处理好当前整体经济金融改革的关键一环。根据金融协调理论,制度的发展必须与所处的环境互相匹配,货币制度的滞后和人为地超前都会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冲击。我国当前的金融发展与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金融改革须与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因素衔接配套,协调好各种关系才能达到强化国家货币制度,增强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目的,为我国的金融复兴战略打好坚实基础。 其次,要走一条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之路。银本位货币制度在相对封闭的明淸时期尚具有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要强化人民币本位货币制度,更须走一条国际化的道路,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关键—步。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意味着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更为重要的是从人民币的核心着手,构建牢固的人民币国际地位。这就意味着,从经济贸易方面尽力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结算能力,必须稳定市值,进而保持经济适度合理增长,增强国内国外居民信心,二是从货币兑换和国际储备的角度来说,人民币要尽量与一揽子货币挂钩,维持币值的稳定,适度增加石油、矿产等关系国计民生实物产品的储备量,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储备数量比例,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强化人民币公信力。 第三,须借鉴银本位时期金融改革的经验教训,用科学理论和国际眼光指导金融改革事业。一是抓住机遇,坚持改革。银本位制度的成功在于它塑造了一个贸易中心——东方白银帝国,它失败于该变革时未能及时变革,而使中国长期遭受币制混乱、贸易失衡的困扰,因此当变则变。二是金融改革要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 时刻警惕保守固执、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具有特色的成功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d105c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