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读懂其中含义才能点评好这首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朝代: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点评 第一,心情符合白日梦之条件——郁闷不爽。 第二,意境符合白日梦之真谛——宁静自由。 第三,结构具备白日梦之特征——自然完整。 梦破后寻梦句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仕途的风雨就如同这自然界的风雨一样变幻无常,他所期盼的仕途阳光又会在多长的风雨之后?与其终日忍受这种提心吊胆之痛,还不如“归去〞,退隐江湖,一切平静,无悲无喜,“无雨无晴〞。 第四,情节显露白日梦之特色——亦真亦幻。 首先,序言中说“同行皆狼狈〞,已证明雨之大,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却又描写诗人置身雨中,对雨听而不闻,沉着高歌,潇洒徐行,全然没感到淋漓之苦的状态,这怎么可能是实写呢?接下来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也不太合常理。用竹杖芒鞋行泥泞之路,拖泥带水,怎比得上骑着高头大马急行如飞来得轻快?因此这“轻〞恐怕不是写现实行路之轻,而应是无官一身轻。“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让人生疑。序言中已说“雨具先去〞,怎会又出现了披蓑在雨中穿行?看来应是想象之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假设按自然的逻辑也很难解释得通。雨过天晴,应该是“已无风雨正是晴〞,怎会是“也无晴〞?所以,这里的“晴〞不会单纯指天晴。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161127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