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治涵义:电影本体的组成要素——一个电影社会学的重要课题 顾晓鸣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1991(000)002 【摘 要】<正> 要是没有去年一年来的旧片重映,《红色娘子军》和祝希娟恐怕在新一代观众中已无人知晓。在人们郑重地连篇累牍地讨论谢晋电影,隆重而虔敬地为年过古稀、德高望重的老导演老演员举办回顾展时,支配着他们的,是一种未曾觉察又无人点破的沉重悲剧感——如果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情境没有如此咄咄逼人地为编导演员设置不可违逆的艺术位置和身份,如果更祥和稳定的社会氛围使他们有更多题材和风格的追求,如果谢晋没有从《舞台妹姐》到《春苗》之间漫长的岁月、白杨没有在辉煌的中年长期息影,他们各自所体现的“电影艺术”又将是如何? 【总页数】6页(P45-49,58) 【作 者】顾晓鸣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身体与政治院社会学视阈下体育电影的意识形态话语研究 [J], 左为东 2.电影与社会的双向互动——电影社会学研究 [J], 刘云舟 3.重构现实的电影之窗: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知识社会学探赜 [J], 王建祎;周悦 4.中国电影艺术必须解决的一个新课题:电影美学 [J], 钟惦棐 5.中国电影艺术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电影美学——论电影美学的对象和方法 [J], 陈犀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038194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