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纳兰容若词(之五)——红窗月(燕归花谢) 未 2008-08-22 2041 “三生石”典出唐代袁郊《圆观》,写圆观和朋友李源三世相交的故事,颇有禅意。 惠林寺,李登居第。登子源,豪侈善歌,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源与之游,甚密。相约游青城峨嵋,源欲自荆州,泽欲取长安,源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汲,泽泣曰:“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源问其故,泽曰:“妇人姓王,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源悲悔。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 后适吴赴约,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容若是多情之人,免会遵循爱情的惯例,在得与失之间游移,在拥有与思念中挣扎。 红窗月 燕归花谢,早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湿银屏。 容若在这阕词中提到一件广为人知的事:“誓三生。”“三生石上证前缘”是属于中国式的誓盟,从古到今,中国人用行动和言语演绎出东方千年的深细情感。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三生”:三生石,三生树等等,就连成语里也有“三生有幸”。今天在小小的衡水湖,竟看到了一处更为小小的“三生岛”,只可惜名曰“三生岛”,其实与“三生”并无关联,岛上养了些各地弄来的小兽,还有几处农家风情,比如碾盘(磨盘)。实在是借“三生”之名来招揽游客。 容若这里的“三生”让我们感动,“三生石上证前缘”,这样柔韧坚定的表达像烟雨江南,朦胧中倾诉着真实,当真的深入其中,却容易迷失自己,似在手边,却总也抓不到手里。我们不相信别人不变,如同别人不相信我们不变一样。无论谁,在经意和不经意间却总会被它触动。 佛家“三生”之说,意指前生,今生,来生。佛家相信灵魂没有特定形态,没有实质,也就不存在死灭的问题。灵魂于不同的生命中流转,如同一盏灯的火。这盏灯点亮第二盏灯,第二盏灯又点亮第三盏灯,一直延续下去,直到这个锁链的终点,其火焰既是同一个火焰,又是不同的火焰。这原是佛教的用语和精深教义,流传到民间来的时候却衍生了更为浪漫世俗的传说。然而不论怎样,这一切都已深切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 碧桃影深处,幽香初动时,容若面对的故人,难免情意涌动。其实滴水穿石。滔滔流年,洗不薄冥冥中对某个人的一点坚心。如果不是失望,如果不是害怕伤害,谁又是真冷血无情?三生,与迷信无关,与信仰无关,与佛祖无关,也许只需一个理由,许自己一个期限,就可以在等待时令自己坚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747405783e0912a2162a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