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气氛随笔散文 厨房气氛随笔散文 去农村亲戚家拜年,趁主人在准备饭菜时,我乐意去他家的厨房看看。我喜欢那种热气蒸腾,饭菜飘香的气氛。有时候,气氛就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亲戚家的厨房气氛,会让我自然联想起老家的厨房情景来。 虽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家古宅,如今早已破旧得无人居住。但,在我的忆念中,那曾经的厨房气氛,似乎还像昨日那样的熟稔与亲切。就像大多数萧绍地区的农家一样,老家的厨房也处于中堂左侧,和吃饭的地方连在一起。我说不清它的面积有多大,但比起当今楼宇里的厨房来,它就显得足够宽敞了。听祖母说过,老家厨房的布局,是按风水先生的指点来安排的。比如那座年代久远的老灶头,就是按坐南朝北的风水要求砌建而成的。灶台上方也供有一座灶王爷的神龛,祖母在世的时候,她整年都在神龛前供着香火,并在龛的两旁贴着剪纸元宝来祈求神佑。灶台上是两口直径六十公分的大铁锅,两锅之间有两个紫铜水壶,那是利用柴草余火来保温的烫水罐,家乡有句形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俗语;“锅里不滚,烫罐里乱滚”指的就是此物。正对着高阶灶头的,是一口大肚陶质水缸,毫不夸张地说,此缸硕大得可以当养鱼池。儿时,在盛夏季节中,我经常会把抓到的小鱼小虾、泥鳅、田螺,悄悄地放养到水缸里。有好几次,祖母从缸里舀水做饭,不留意混入水勺里的小鱼虾们,等到米饭煮熟后,揭开锅盖一看,了不得,在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中,埋伏着好些煮熟了的小红虾、小白鱼、小泥鳅……祖母知道,这又是我的缘故。为此,我没少挨过她的责备。现在想想,还是蛮有意思的。 其实,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春节期间洋溢在老家厨房里的愉快气氛了。这种富有年味的厨房气氛,会随着除夕的渐渐临近,一天比一天浓郁起来。它不仅能让人深切感受于当时,更能久远地追怀于将来。记忆中,儿时的'年底,好像天色总是那样的寒冷黯淡,风雪也常常是连绵无尽的。就连老家厨房里的光线,也会随长辈们虔诚地祭灶谢神,祭拜祖先的香火,而渐渐地变得朦胧神秘起来。我很喜欢这种有着古时意境的厨房气氛。记得有一年的腊月二十三,时近傍晚,屋外飘起了漫天飞雪,极目远眺,苍苍茫茫,一派奇寒景象。而在老家的厨房里,却充满着迎新送旧的忙碌气氛。只见,八仙桌已端放在堂中央,桌上是插着筷子,点着红印的“三牲福礼”,屋里飘溢着诱人的酒肉香味,在摇曳的烛光中,长辈们围着桌子摆放好酒杯、碗筷,然后,依次向杯中斟满了米酒,神圣的祭祀仪式开始了。先点高香,后烧纸钱,虔诚地拜谢送走灶神,庄重地叩拜迎来祖先。在长辈的引导下,我和堂兄一起也恭恭敬敬地跪拜了祖宗。跪拜后,堂兄神秘兮兮地问我;“你看到祖宗和灶王爷了吗?”“没有啊!你看到啦?”我惊讶地问道。堂兄点点头。霎时,我觉得在幽幽的烛光中,依稀有几位白须飘逸的老者,正端坐在八仙桌旁望着我。堂兄站在一边窃笑,希望看到我诧异的样子,但我没有丝毫惊疑。其实,此时的我,正在焦急等待着灶王爷和祖宗们快快享用好丰盛的祭祀供品,这样才会轮到我们来分享。 “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我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多年后,当我读到鲁迅在《祝福》中的这段描述时,我倍感亲切熟稔。是的!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腊月里的那个风雪之夜,以及那份洋溢在老家厨房里的温暖忙碌的气氛。 我猜想,对苏州画家颜文樑来讲,他也一定怀念这样的厨房气氛。这可从他的成名作《厨房》中找到答案。如今,我已想不起来,我最初是在哪里看到粉画《厨房》的?然而,这幅画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却远超当代许多画作。但,如要问我为什么?我又未必答得清楚。 确实,我对《厨房》的感受并非是单一的。是温暖的回忆?是唯美的情趣?是淡淡的惆怅?好像都是,但,似乎又都不像。然而,就读画的直觉来说,我倒可以扼要概括之;那就是画中的厨房气氛引起了我的共鸣。且看画面的描绘,应该是接近黄昏时分吧,在旧时人家的厨房里,两扇花格窗户向外敞开,有夕阳的晚照正静静地撒了进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e61691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