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官方介绍 一、传承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的传承发展与新中国的刑事法治建设相向而行。作为学校最大的学院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高校中历史最悠久的刑事法学与公安学本科专业办学单位。 刑事法学院的建立是学校从法治中国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需求出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整合学校具有传统底蕴的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以及具有特色优势的犯罪学、侦查学和司法鉴定(法庭科学)、具有新兴交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刑事类学科及相关支撑学科为一体,向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特色鲜明、创新发展,推动法治文明进步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与令人向往的高雅学府”目标迈进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学院秉持“刑事一体化”与“社会综合治理”思想,是一个具有系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功能的新型特色综合性法学院,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中国刑事法治人才服务。 追溯既往,学科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设立的犯罪对策教研室。1979年复校当年,设立刑法学教研室、刑事诉讼法学教研室、刑事侦察教研室。1981年,设立犯罪学教研室。1981年,设立青少年犯罪教研室。2003年设立治安学教研室,2005年设立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和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2006年设立边防管理教研室。1985年创建新中国第一个犯罪学系,1994年改建为刑事司法系,2003年更名为刑事司法学院,2020年原刑事司法学院与法律学院的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学科融合成立刑事法学院。刑事法学院现有刑法学教研室、刑事诉讼法学教研室、侦查学教研室、犯罪学教研室、司法鉴定教研室、治安学教研室、边防管理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等。 二、专业设置 学院开设法学(刑事法方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法学(网络与信息法方向)、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等本科专业;开设有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公安法学、司法鉴定等四个硕士点;开设有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公安法学、司法鉴定四个博士点,以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集“应用型、精品型、特色型”于一体的优秀复合型刑事法人才为目标。本科培养规模为130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为45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为60人左右。 三、师资力量 目前,学院有教职员工91人,专任教师80人,承担专业课教学和全校公共课教学;聘任美籍华裔神探李昌钰博士为名誉院长、4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多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名师、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司法部先进教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师德标兵、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浦江人才等荣誉称号。 专业教师主讲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9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8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门。一大批知名学者成为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其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名、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名、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1名、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名、中国侦查行为研究会副会长1名。 四、学科体系 刑法学科多项指标常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为国内刑法学研究的重镇,尤其是金融犯罪研究独树一帜。学科由苏惠渔、朱华荣、张国全、陆世友等老一辈资深刑法学家创建,学科于1981年获批设立刑法学专业硕士点(是我国最早获得刑法学硕士点的学科之一),2003年获批设立刑法学专业博士点(系华东地区首家刑法学博士点),同年设立刑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上海市一流学科。学科主要有金融刑法学、经济刑法学、基础刑法学和比较刑法学等研究方向。学科成员承担的国家级重大项目、一般项目、省部级等科研项目达30余项,发表著作百余部,论文千余篇,其中多部著作和论文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项。多名教师兼任重要社会职务。如学科带头人刘宪权教授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和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担任“马工程”《刑法学》编写组专家。孙万怀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 诉讼法学科在全国诉讼法学界也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50余部。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学科带头人叶青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担任“马工程”《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专家。承担了包括中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障机制研究》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承接学校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共建的智库型研究机构华东检察研究院的建设,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同时,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司法实践,承接了许多重大刑事案件的论证和辩护,为法学服务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安法学科以犯罪学与刑事司法为主要研究领域。所承担的侦查学专业建设列入国家特色专业、上海市特色专业、上海市教委第三期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并在2019年列入上海市一流专业,在全国刑事司法和公安教育中居于前列,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该学科办学历史悠久,由著名犯罪学学家、华东政法学院功勋教授、联合国预防和控制犯罪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刑事司法处亚洲司顾问武汉教授等老一辈法学家、犯罪学家所创立的犯罪学、侦查学等学科发展而来,并由著名青少年犯罪学学家、功勋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徐建教授所主导的青少年犯罪学学科的汇入而逐渐壮大。该学科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犯罪学系,编写了国内第一本犯罪学教材,创设了第一本侦查学学术期刊《刑侦研究》杂志。该学科于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一个犯罪学专业方向硕士培养单位。学科带头人应培礼教授为教育部公安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长。该学科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法学会、司法部、教育部、上海市哲社等各种类型纵向项目共计30余项,并积极参与《移民法》《综治法》等国家和地方立法,承担上海市地方立法论证多项。 司法鉴定学科为全国唯一的司法鉴定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带头人杜志淳教授系学校原党委书记,上海市领军人才,担任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第一届副会长,创设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省级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会。学科广泛参与我国司法鉴定立法和多项核心制度建设。2007年获评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与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司法鉴定专业高端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司法鉴定机构、公检法司安等政法部门、大型律师事务所等。学院设立的司法鉴定中心为全国司法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大量专业鉴定服务,同时也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专业实践平台。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的专业办学为基础,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研究领域为一体,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和公共管理等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为培养适应网络信息和智能社会法治建设需要的“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与”法律“复合应用型人才服务。学科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法学会、司法部、教育部、上海市哲社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建设有上海市精品课程《信息犯罪与计算机取证》等。 五、服务平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0b2505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