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拼西凑”到“有感而发” 从小学三年级第一个学期开始,学生们开始写作文了。新 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 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我让孩子们在预习课文时就先进行好词好句的摘抄。摘抄进行了一个月以后问题就来了。第三单元的主题作文是美丽的秋天。学生们上交的作文大多语句优美,可意思却不连贯,景物的描写没有什么顺序性,开头和结尾也不呼应。很明显,这些孩子的作文是用摘抄本上的好词好句拼凑出来的,并非通过认真仔细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 在随后的几个单元里,学生们似乎是以为自己找到了完成作文的一条捷径。即使老师的评价并不高,每次的习作还是有很多学生用拼凑的方式完成任务。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们没有从课堂教学中掌握写作的方法,同时他们更加缺少写作的冲动和热情。学生们奉命写作,当然会无话可说,言之无物。 “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是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广东地区夏秋界限模糊,而学生们在写秋天景物的作文时几乎是一个样板。每篇作文里都有割不完的稻穗,看不完的红枫。显然学生们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对身边自然景物的认真观察。 在三年级这个写作刚起步的阶段我们要特别注意,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和大胆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c2a6d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