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见牡丹---注释、试题、及翻译

时间:2023-03-09 00:00: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寺见牡丹

刘子翚【注】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注】刘子翚(huī)(11011147),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

倦游:1、厌倦游宦生涯。2、厌倦于行旅生涯或游览已倦。(2).几见:何曾见,少见。芳菲:香花芳草。照眼:耀眼

"载酒"就是拿车拉着酒。

绮罗人: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ǐ luó rén,是指指富贵中人。 客路:、指旅途。 华发:花白的头发。

战尘:战场上的尘埃。 借指战争。 萧索:衰颓。

.山房:山中的寺宇。残春:指春天将尽的时节。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出了牡丹花开时的耀眼夺目,“新”突出了诗人在倦游中看到牡丹的新奇惊艳之感。 B.颔联写牡丹养在公卿家,赏牡丹的也是富家人,“穿”“傍”二字也暗示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C.颈联表现了诗人年华逝去之愁和难以再回中原之恨,而中原战乱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 D.尾联的“意萧索”是说诗人暮春到山寺寻牡丹,却只看到几朵残花,因此感到意兴阑珊。 E.前两联叙写了诗人在洛阳载酒傍花的经历,表明他出身富贵,为人得意率性,放纵奢华。 15.这首诗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答案DE(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路点拨D.分析片面,根据原文,“意萧索”的原因除了只看到残花外,还有诗人对白己、对牡丹命运的感伤。E.理解错误,说诗人“得意率性,放纵奢华”不当,前两联表现的是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1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①虚实结合(想象、联想也可):前三联虚写回想过去十年由喜到悲的人生经历,后一联实写眼前所见的暮春时节山寺的牡丹,虚实结合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②对比(反衬也可):通过前两联写自己十年前游历洛阳在富贵人家见到牡丹的喜爱之情与后两联写现在年老漂泊、在山寺见到牡丹感


到失落的对比,更突出诗人现在的处境和伤感之情。(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解说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解释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翻译:在我游览疲倦的时候,我曾几次在洛阳城看到耀眼的桃花,让我新奇,让我惊诧,那时,我经常多次带着酒和公卿将相交往,在他们的花圃里看到过在牡丹花旁边玩赏的都是一些富贵人士。十年后呀,游玩的意兴阑珊,却吃惊的发现头发已经花白,再回头看看我曾去过的中原地区已经被战争隔在了北边,今天,我心情郁闷去寻找牡丹,发现只有寺庙里的几株牡丹在暮春时节孤独开放。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他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说:“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

子翚受其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早年游秦、洛、赵、魏时,就注意搜访古迹,了解历史,以体会国家兴衰规律,南渡后虽隐居乡里,但无时不忧国,唯因病魔缠身,无力请缨,壮志难酬,因而写入诗中,多以长篇或组诗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如《望京谣》、《谕俗十二首》等。《汴京纪事》二十首前七首纪国都沦陷,后十三首忆往日繁华,以对比见感愤,殆若“诗史”,历来为人瞩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f6a555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