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盲人意象简析 作者:周倩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5期 摘 要:盲人在西方文学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从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出发,分析盲人传达的新的特征和内容。在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其超越了传统作品中所传达的内涵,盲人的生存状态是现代人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现代主义;盲人;生存状态 作者简介:周倩(1981.7-),女,汉,河北省衡水市人,本科,主要从事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学研究工作,衡水学院中文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5-00-01 纵观西方文学长廊,盲人形象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古希腊至今,他们几乎出现在任何一个时代。作家们对他们的刻画正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探究。盲人形象在不同的时代被作家赋予不同的内涵,二十世纪也不例外,盲人形象的出现更深刻反映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一、无奈地自存 盲人生活在无光的世界中,这就注定他们是内心世界和想象力丰富的人,他们身在社会中,承受着它的种种,也用他们的所见所感诠释着这个世界。无论对于西方人还是整个人类,他们生存的二十世纪都是一个充满了“喧哗与骚动”的世纪。面对这种状况,作家们“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1]。 就像加缪所说:“一个哪怕可以用既不像样的理由解释的世界也是人们感到熟悉的世界。然而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2]。 在《等待戈多》中,流浪汉一直在机械地重复着一系列动作,对于他们而言,时间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徒有形式。波卓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时间在变,人也在变,所以他的目标选择的是前方。在他的眼中除了天空,一切都是漆黑一团,似乎又反驳了刚才的观点,因为天空是永恒的存在,还有暮色,前后矛盾的话语,更反映出他对时间对世界的无从把握。第二幕中弗拉基米尔问波卓什么时候变瞎的,波卓很恼火:“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有一天,难道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有一天,任何一天。有一天,他成了哑巴,有一天我成了瞎子,有一天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a3171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