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案例分析

时间:2022-03-29 04:00: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分析



内容提要:

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类似的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上出科普类文章的“语文味”,把此类课文上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我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时作了点尝试,现与同仁共商榷。 教学片断:

师板书: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句话,读后会有什么问题吗?

1:我想问,为什么说辽西发现的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呢?

师:问得好。就有同学举手发言,可能是想回答这个问题吧。不过同学们不要急,我们先小组讨论:“点睛”之笔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现在开始。(小组讨论)

师:好,请将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出来吧!

2:“点睛”出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上学期我们学的,画龙点睛是比喻在创作到了最重要的地方时,加上关键的一笔就会更加生动、传神。 3:根据上下文,我理解“点睛”之笔就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师:好,请接着发言。

4: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科学家们历时一百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是将这一成果比喻为“画卷”,而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点睛之笔”。

5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的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所以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全世界研究者们认为这给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研究的进程,所以认为是“点睛”之笔。


师:文中之所以说辽西化石是“点睛之笔”,是因为科学家提出了鸟类是由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而来的假说,而在这之前又没有强有力的证明。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刚才同学提到的“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一些”表示什么?

6:“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 师:非常好,那么“应该”又表示什么?

7“应该”表示一种推测,意思是在没有找到证据证明之前,不能完全确定。 师:是的,科普类的文章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语句表达得准确,象这样的语句同学们还发现吗?

8:我,在第一自然段,“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在这里“漫长的演化”表达很准确,我预习时查了资料,中生代距今2.5亿年~距今约6500万年,“漫长的演化”是指恐龙经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演变成鸟的,而不是突然变成的。

9:我要纠正刚才同学的发言,他不能说“恐龙经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演变成鸟的”,应该说是“恐龙的一支”,课文只是说了恐龙的某一个分支演变成鸟的,而不是全部的恐龙。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那么,就让我们在朗读中慢慢体会。(生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科学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假说呢?

10: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c5dc23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