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时间:2022-05-03 18:05:4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农村的孩子对里面的一些小故事也能略知一、二,但毕竟只是支离破碎的知道一点,不够全面,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了解得更是不够透彻。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我们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能运用“来到……只见……”句式描写一处景物。 4、能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根据中年级段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的特点,我将目标34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活动一、谈话导入论英雄

我先告诉学生,中国有一部伟大的作品,叫《三国演义》,它的作者是罗贯中,接着让学生自由地谈谈对作品中的人物英雄的了解。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刘备。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班的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及其故事非常感兴趣,这样既可以激发兴趣,也能导


入到活动二的学习。

活动二、揭示课题解题义

板书“刘备”之后,随即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描写刘备的,叫《三顾茅庐》,随即板书课题。之后让学生说说“三顾茅庐”的意思,因为学生已看过《三国演义》相关的内容,所以意思不难说出。借助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说出刘备三顾茅庐要请的人是诸葛亮,并板书“诸葛亮”“诸葛”是生字,边板书边提醒学生注意字形,最后介绍诸葛亮,说说像“诸葛”这样复姓的还有什么。这样的环节设计,一是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刘备和诸葛亮其人,二是通过课题的解读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意在告诉孩子,其实有些课文的课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

活动三、初读课文理脉络

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呢?结果又如何呢?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初读课文。其实这样的两个问题就是故事发生的起因和结果。接着我再让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就是刚刚在解释课题时句子)、结果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说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去找找相应的段落,同时也解决了理清文章脉络的任务。

活动四、再读课文释词义

这一活动环节,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边读课文边理解字义。读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注意“没有见着”“着”的读音,并让学生说说第一小节写了什么。读第二小节的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读出张飞嚷的语气。(是否要介绍桃园三结义)第三小节中,主要要注意景色的描写很重要,纠正读音“冈”,并能随即解决掉“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读好这一部分的句子。第三小节的后半部分,我主要是解决掉“半晌”和“时辰”的意思,它们的读音也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第四小节读完后,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他们谈了什么?”“刘备听了怎么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解决掉“群雄纷争”和“茅塞顿开”的意思。第五小节没有难理解的词语,因此我让学生默读并说说这一小节讲了什么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既让学生读了课文,又帮助他们解决了读书过程中的词语的读音、词义的理解,而且还帮助孩子概括了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段意,可谓是一举三得。


活动五、总结课文再设疑

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读完课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设计我是想要了解一下,孩子在读完课文后是不是对刘备和诸葛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我也提出我自己的疑问,那就是:当时是一个群雄纷争的战乱年代,像诸葛孔明这样有大智慧的人肯定是每个想干大事的人都想得到的,权派人去请过诸葛亮、曹操也派人请过诸葛亮,但为什么只有刘备能把诸葛亮请出山呢?这样的疑问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也可以促使学生去读课外书,这样为下一节课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998c616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