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版 归隐 宋代:陈抟 原文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鸣鸟一般春。 赏析 修道的人一般讲求修心养性,与世无争。也讲因果循环,众生平等。这首作品里也有这样的观点出现。可能这正是作者隐居前最后对红尘的回顾,里面还有看破尘世的意思。 像许多隐士一样,诗人也曾远足游历,因此寻到了心中理想的隐居地点,这可能是武当山,又可能是华山。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华山上也有道观。深山历来为修道者的所爱,因为山中就连四时也不于山外的相同,有安静的环境,又有简朴的生活必需品,如山泉、野蘑菇、山野菜、古刹遗迹也是山林里保存的最好。因此诗里最后也表示诗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山林,隐居起来的。这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印记。 页 第 1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归隐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版 说他看破红尘,其实在第一句里“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中就点明了。后面的两句可以说是对这一句的补充说明,最后则是对立志归隐修道的表白。红尘游遍,唯有青山是最向往的,说明对诗人来说俗事已经是如过眼云烟般了,诗人通过十年的磨砺,终究决定归隐修道,这除了消沉,还有一种独特的清醒。这从后面对选择归隐的解释“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中可以领会到。说诗人隐居有时代因素,也是因为这两句中还有对世事的一些批评。最后表露出的对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似乎说明了他并非不爱热闹,繁华的世间,只不过逃避的是不该有的战乱和人祸罢了。大自然的生机正是诗人向往的,他要远离的是腐败和颓废的环境。所以诗里就有“野花鸣鸟一般春”这样的句子。与其说诗人想弃世,不如说诗人是想洗刷自己的思想,用朴素的生活历练自己,以达到修道的本来目的。 陈抟(拼音tuán)(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 页 第 2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3150b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