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比较学习自然科学而言) 一、联系实际。 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的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其性质,其特点,其规律。在了解与实践中,获知与感受,经理性的逻辑思考,形成的认识。所以,必然密切联系。 社会诸生活,无法预先试验,又不可重复,如,设定一个法律的原则,不可能设计一个模拟的纠纷去试用,而后确定。所以,形成一种观点,一种理论,必须联系过去的实践,形成后,再回到实践中试行,试行中修正。 从政治学科言,党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学习这个政治领域里的重要理论,必须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如,当前法治状态如何?须如何改变?才能理解其必要性、重要性与价值。 又如法学,各部门法,无一不是与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紧密相联,为其准则。学习时,如不联系具体实际,既不能深刻理解,日后也难以运用。 学习时,应把自己放进去,设身处地,如,学习专利权体现的优先原则(先发明、先使用、先登记),联系案例,假定自己是法官,如何裁决对错?或假定自己是专利申请代理人,如何争取优先权? 社会科学各学科,学习时莫不如此。 大学学习目的与高中的根本区别是:将来有能力处置某种事务、胜任某种职责,同时,为进一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绝非为拿学分(考 1 试),也非为找工作。 二、理论性研究。 1、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及运用,还须有理论上的深入认识与分析。 学校教科书所反映的各学科知识,有局限性。因教材的编制,一般只采用理论界普遍认可的观点,一些新锐的、有争议的观点不采用,且须经教育部审批。由此,通过教材掌握基本的理论体系是可以的,但无法接触到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学习时,一方面认可:教材必须是统一、无争议的,方适合教学、考试。 另一方面,不完全依附教材,每一学科,另看一本专门的理论书(某些主题内容,还可看些论文、听专题讲座,如,你校11月2日举办的“手机游戏软件侵权案件诉辩律师实务”讲座),对比教材,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 最终形成:比教材所能赋予的更深更宽的知识基础。 2、养成质疑观点、形成问题、探究规律的习惯。 看教材,联系实际,习惯形成问题,即:为什么?怎么办?还有什么观点? 带着这些思考,再去看专业书、论文、听讲座,进行逻辑思辩,进一步形成理论性认识。 在社会科学领域,对某一现象、问题、观点,只有在基本理论上有所认识,从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上去理解,才能比他人认识更深刻。 如前所提及专利上的优先保护权(保护先发明者、制约仿制者),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beb7b37f1922791788e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