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刘会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21年第05期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中小学校要将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前沿陣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小学道法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这使它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因此,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小学道法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可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一体化,更好地落实道法课程的目标,实现德育和教学的双赢。笔者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的德育实践为例,探讨小学道法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策略。 第一,科学制定学生发展的序列目标。 在深入研究《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邀请高校专家入校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与发展阶段,制定了校本化的德育序列目标:一、二年级的德育目标为学生习惯养成,将品德发展与生活教育相结合;三、四年级的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智慧;五、六年级德育目标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要求学生能够发展与完善自我,关注社会,面向未来。以上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各有侧重,但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道法课程与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德育目标的制定让学校能坚持以正确的方向、客观的规律引领育人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第二,整合学校德育内容与道法课程资源。 首先, 道法课程与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学校 秉持“无边界教育”的理念,将校园环境开发为隐形课程。校园内每一面墙、每一块砖都可以承载道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其次, 道德与法治小课堂实现了与学校、社会、家庭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学校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道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进行一体化融合。再次,道法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学校德育活动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可从教材扩展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时间也可以配合学校德育活动灵活而弹性地变化。实践证明,参与校园德育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道法课程的积极性。 最后,学校从特色作业入手,力求巩固每一节道法课的教学成果,落实每一项德育工作。学校设计了专门面向全体学生的特色作业——“九宫格成长日记”。日记中每个格子都是一项对当天学习的记录,学生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描绘自己的成长轨迹。通过观察记录和比较交流,学生的生活态度、观念思维、行为习惯等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特色作业强调体验,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道法课与德育融合序列化目标的全面落实。 第三,以评价为导向,实现学生成长可视化。在 道法课程与德育融合的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品德状况、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学校将学生表现划分为健体、礼仪、乐学与劳动四个维度,然后实施量化德育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会颁发“成长嘉奖令”,并通过班级中的电子班牌实时动态呈现学生的获奖状况。学校将德育评价的数据汇总后,会在每周评选出示范班级和卓越学生,并举行仪式庄重的颁奖,激励学生通过努力,争取到被表彰的机会。 量化德育评价还应与学生表现的过程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学校的德育导师会从“思想引导、行为督导、学力辅导、心理疏导”四个方面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关键期。学校应推动道法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融合,使道法课程教学不局限于教学和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刘会,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武汉 430071) 实习编辑:刘 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c2c80ccc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