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C大赛初体验写给明年初次参加GMC的朋友们

时间:2022-12-26 19:37: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GMC大赛初体验写给明年初次参加GMC的朋友们

作者:[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 崔栋纲]



我是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99级的学生,我们学院今年是第一次参加GMC大赛。正因为如此,所以说我们不像四川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这些老牌劲旅那样,既有前人的经验总结,或许还有一些以前参加过比赛的老师或师兄们指导。 初次参赛,我们一点儿经验也没有。虽然GMC组委会提供了两次热身赛的机会,但由于某些原因,我们错过了第一次热身赛。从第二次热身赛开始,我们算正式热身。热身赛成绩还不错,我们队三期决策(热身赛只做三期决策)过后股价最高。但在随后的初赛当中,我们的成绩一路下滑,最后仅名列第七名,被淘汰出局。通过这次参赛,我们总结了几点看法,在此写出,仅供明年的初次参赛者们参考。

一:关于"热身赛"

1)热身赛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经验

对于初次参赛者来说,热身赛尤为重要。我们队之所以出局,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经验。对于初次参赛者来说,积累经验的唯一途径就是参加热身赛。而我们却恰恰少参加了一次热身赛,所以经验的积累也大打折扣。

我之所以说热身赛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帮你搞清很多数据之间的关系。当时我们只参加了一次热身赛,只搞懂了一部分关系。热身赛过后,我们也没有好好总结,等到了初赛,我们才发现很多关系还没搞懂,只好在初赛中去摸索,于是初赛又成了我们的热身赛。等到关系搞懂了,初赛也完了,我们也出局了。我想如果我们能参加两次热身赛,在初赛之前我们能搞懂绝大多数数据之间的关系,也不至于在初赛中浪费时间去摸索这些最起码的东西。 2)注意热身赛与初赛的区别

大家一定要注意热身赛与初赛的区别,热身赛是三轮,初赛是五轮,所以决策的长期性是不同,热身赛中的某些激进做法在初赛中是不能应用的,比如发放高额股息。

二:关于"公司策略的制定"

我们认为在GMC中,公司策略大体有两种,高价低产和低价高产。我个人认为"低价高产"这一策略较好一些。 身赛时,我们的策略是低价高产,每期都不会有太大的库存,而且利润比较大。但当时我们看到前两期排名第一的那个队,始终是价格领先,却仍能卖得很好,再加上我们参考2001年的总冠军所在组中,有一个公司前几期一直是高价,排名也一直是第一,因此,我们认为初赛应该采取 "高价低产"这一策略。然而,现在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初赛时,我们第一期打算提价,但由于没有考虑总体的市场状况(当时市场供不应求,其它公司也会提价),提价幅度只有2%,没有做成市场的价格领先者,反而成了市场的最低价,结果当期出现"未交订货"。我们决定第二期大提价,整体增幅平均达到10%,提价后价格在8个公司中是最高的,但出现了大量库存,虽然当期股价排名第二,但我现在认为那是发4%股息带来的效果。之后的两期,我们的价格先是小幅上涨,再大幅降价,降幅10%,但大幅降价并没有带来大量订单,总有较多的库存,直到最后一期,才把库存做到最少。排名却一路下滑,最后仅排名第七。 虽然我们的最终成绩不好,但我还是认为我们的做法有一定的可借鉴性,至少现在知道价格的大起大落是不正确的,价格应该是稳定的小幅上升或下降。然而这些问题都应该在热身赛时搞清,我们却留到了初赛,所以在热身赛多试些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当然, 我并不反对价格领先,但价格尽量不要最高,排在第二三位就可以了,你可以看看"场占有率"那个表,价格最高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往往低于价格第二的很多。这给我一种"枪打出头鸟"的感觉。


三:关于"机器的更替"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是"先买机器再卖机器" 假如历史数据中机器是三班倒,那么如果你不买机器,机器效率的下降是很快的,进而影响你的产品质量。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应该买机器。买机器的决策应该在第一期决策时作出,所买台数视情况而定。当你的新机器在第三期到了的时候,如果你觉得目前不需要扩大生产规模,那么你可以再卖几台旧机器,这样做可以帮你偿还银行透支,并提高你的机器效率。当然,如果你要扩大生产规模,那就不能卖机器了。 假如历史数据中机器是一班倒,如果这时机器台数较多,就要分析一下市场的需求状况了。如果市场需求量很大,现有的8个公司总的生产能力不足,买机器还是可行的。反之,如果市场需求量不大,现有的8公司总的生产能力已经过剩,这时就不应再买机器。 我们热身赛时,历史数据中机器是一班倒,有20台机器,最后一期我们卖了9台机器,用11台机器两班倒,那时我们认为卖机器的作用主要是偿还银行透支,但我现在认为"机器的卖与不卖"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最后一期,为了做到零库存,就要缩减产量,缩减产量就要卖机器。

四:关于"股息"的发放

1 "股息""""不发" 虽然《参赛手册》上说发放股息对股价影响很重要,但这并不是说五期决策必须发两次股息。初赛第一次发股息时我们发了4%,第二次没发。现在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某些情况下,我认为第一次还是可以不发股息,但第二次必须发股息(2001年的全国总冠军和初赛我们所在组的冠军就是这样做的)。 如果你第一期决策做得不错,也就是说,你的排名在前三名左右,同时你的指标都不错比如,做到接近零库存,或者当期纯利润很高等等,股价与排名靠前的公司相差不是很大(不超过一元),那么你可以在第二期不发股息。 这次初赛,我们组的第一名,只在第二次发放过股息。股息主要是影响当期的股价,而最后一期并不发股息。也就是说,靠发股息提股价这一招儿在最后一个季度是不灵的。最后一期,在正常的情况下,8个队应该已经全部还清银行透支,而且大家都会在本期去追求零库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排名前四 、五名最后一期零库存做得比较接近,那么,影响股价的主要指标就是储备金和资产净值。在8个队都是零库存,且都没有银行透支的情况下,追求最后一期的总储备金和资产净值均达到8个队中的最大是very very important! 那么,如何使你的储备金和资产净值达到最大呢? 总储备=5期纯利润的和-2期共发的股息数 资产净值=股本+总储备金+中期贷款 以上两个公式告诉我们,不发股息会增加你的总储备金,增加中期贷款会增加你的资产净值。你的中期贷款的能力是通过《管理报告》第二页的"下季度借款能力"这个指标来反映的。而"下季度借款能力"这个指标受你的当期的股价的影响。 应发股息的季度不发股息势必会影响你当期的股价,尤其是在第二次应发股息的季度不发股息,会导致你的股价当期涨幅不是很大(受其他因素影响,股价甚至会下跌)。而每期的股价会影响你下一期的最大借款能力。因此,如果你在第二次应发股息的季度不发股息的话,而你的排名又不是很高,那么你下期的最大借款能力在8个队中肯定不是最大(因为如果你以前没有增加中期贷款的话,通常当期排名第几,下期最大借款能力就排第几。)"下季度借款能力"这个指标,我认为在前几期决策中并不很重要,但倒数第二期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它直接关系着你最后一期的贷款能力,而最后一期通过贷款使你的资产净值达到8个队中最大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认为第二次发股息的季度,必须发股息。

(2)股息"发放比例"的制定 当时热身赛第二期《管理报告》出来之后,我们队名列第二,与排名第一的股价相差四毛钱左右。分析完我们的《管理报告》,我们大体分析了一下那个排名第一的公司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按目前的股票涨势,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本期的第一就是最后的第一,而我们最后只能名列第二。然而当第三期《管理报告》出来之后,我们队排名第一,而上次的第一名,这次股价大跌,跌幅接近两元,排名跌出了前三。事后分析那个队,原来他们发股息时,比例定得过高,达到8%(我们当时只发了4%),以至动用了原来的储备金,使得储备金到最后一期仍然为负,导致他们元气大伤,股价大跌。 股息发放的比例,既与历史上发的股息比例相关,也与当期的国家利率有关。我认为这个比例最好不要低于历史比例和当期的国家利率。根据我们这次比赛的数据,应该在4%-6%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e838f3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