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1 纪昀 沧州○2南一寺临河干○3,山门○4圮○5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6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7二石兽于水中,竟○8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9,曳铁钯○10,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11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12,是非木杮○1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1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纪昀(y○ún)(1742-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沧州]地名,今属河北。 ○3[河干(gān)]河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pǐ)]倒塌。 ○6[阅]经过,经历。 ○7[求]寻找。 ○8[竟]终了,最后。 ○9[棹(zhào)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 ○10[曳(yè)铁钯(pá)]拖着铁钯。曳,拖。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11[设帐]设馆教书。 ○12[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3[是非木杮(fèi)]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 湮○14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15乎?”众服为确论○16。 一老河兵○17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18,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19,必于石下迎水处啮○20沙为坎穴○21,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22,遂○23反溯流○24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25欤? 14[湮(yān)]埋没。 ○15[颠]颠倒,错乱。 ○16[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17[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8[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9[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20[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1[坎穴]坑洞。 ○22[不已]不停止。 ○23[遂]于是。 ○24[溯流]逆流。 ○25[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 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曳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大家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3d2ec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