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之高等教育问题

时间:2024-02-04 02:44: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三: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就其本质而言,它是社会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从而促进人类个体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和永恒的范畴”,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人类是由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而需要教育的,教育本身就具有能满足这些需要的持殊功能。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从公共利益出发而协调教育与经济的运行,是其重要的职能之一。在市场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需求干变万化的情况下,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而协调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当然,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已不可能再通过指令性计划或隶属关系而直接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而是通过宏观政策来调节教育的发展。

因此,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宏观调控职能主要表现为确立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协调教育展的规模、速度和学校布局。所谓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教育发展中必须予以重点关注、重点资助和扶持的方面。这个问题市场是不能解决的,学校更是无能为力,必须依赖于国家(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因为只有国家拥有高效资源动员手段(税收、赤字、货币发行等),才能为它所确立的重点来大规模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提供物质保证。而学校、企业、市场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却不具备这种能力。这一点对于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国家的教育问题很多,而教育资源又十分短缺,更需要充分地发挥国家的控制和干预作用,以集中必要的资源来扶植和资助教育发展的重点和最薄弱的环节。所谓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学校布局,说到底就是办多少学校、办什么学校、在哪里办学以及招生多少的问题。这也是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和各个学校去解决的,而必须更多地依赖于国家的控制和干预。这一是由于国家较之具体学校更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全局的需要,便于统筹兼顾;二是国家可以运用手中掌握的教育拨款手段实施直接调节,如通过增加或减少对某类学校或某些专业的拨款,扩大或限制该类学校和专业的招生;通过教育投资方面的倾斜政策,资助边远或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以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别和调整学校的地区布局结构等。

政府可采用行政命令、行政规定或下达指令性计划等对教育供求进行直接干预,这被视为宏观调控中的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办学准入标准,规范广告宣传,规定中小学生按地域就近入学等规制,防止学校为争生源而无序竞争。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限制投资者的办学行为。 如举办民办学校有对举办者的身份限制,对办学条件“资金”师资等要求,对私人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严格的控制。政府对学校的招生广告建立审查制度,防止学校利用信息优势误导和欺骗社会公众。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按区域划定学校的招生范围,保证学生就近入学,使生源合理分配。

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过度使用行政手段会抑制个人和教育机构的积极性,政府应该更多的依靠法律手段对教育供求进行调控,这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制订和执行相关的教育

1 3


规,对教育供求进行影响和调节。政府对教育供求的管理从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转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教育立法。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许多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

解决教育市场(特别是非义务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既要依靠市场本身的力量,又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依靠教育市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教育的卖方向买方提供担保(包括质量担保等);购买教育产品与服务的保险(包括责任险);价格显示;教育市场的交易双方订立合同。由于单纯依靠市场并不能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必须尽其所能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政府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有四种:首先,政府通过立法强制教育卖方向买方提供真实的、更多的信息。由于卖方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会隐藏信息甚至故意向买方提供虚假信息,政府此举可使高等教育买方获取真实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合理的消费决策。其次,政府对信息优势方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不公平交易和不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足够的处罚。所谓足够的处罚,是指行为人不能从施行不公平交易和不公平竞争行为中得到任何好处,反而会遭到损失。再次,对教育市场交易主体的交易资格进行审查。政府实施这条措施的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定市场交易主体从事市场交易的资格标准,任何主体要进入市场交易,就必须达到政府所规定的标准;另一方面对已进入市场交易的主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从而使已进入市场交易的交易主体必须始终遵循政府所规定的标准。最后,政府搜寻并向市场提供某些方面的信息。政府是教育市场的重要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对于政府的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及数量等应向社会发布,以免造成交易双方信息上的不对称。



案例四: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行政支出的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是:行政管理费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的趋势,世界各国一般都是如此。然而在中国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行政管理费在各项支出中增长的速度最快,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不断上升的行政管理费给财政支出带来了巨大负担。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支出过大,已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行政经费所占比重过大。2005年,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4%,而美国同年这项费用只占到5%。我国投入到教育、社会保障和科技的费用占总收入的25%,而美国占75%。卫生部长高强在2004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说:“全国建立一个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情,牵扯到很多问题”。我以为这里的复杂是指资金的困难。但是根据权威分析,“中国政府官员每年的汽车、餐饮、旅游所消耗的费用就足以建立一个最低的社会保障制度所需要的费用”。目前,中国的行政管理费仍然在不断膨胀,一个贫困的农村地区的豪华政府办公楼,现代化办公用品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比比皆是,非常普遍。可见目前这一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f9e74a2e3f5727a5e962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