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弊行为现状及对策分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作弊行为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大学生作弊形式日趋多样、日趋严重,而且作弊群体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如今的大学生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方式也日趋隐蔽,在传统的夹带、偷看、传答案等方式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的作弊手段,如将考试相关材料影印微缩成为作弊“掌中宝”以方便携带和隐蔽使用,采用微型耳机、摄像头、移动电话等高科技手段与外界联系进行联合协同作弊。大学生作弊现象发展势头迅猛,并由此衍生出许多的社会怪象,诸如“枪手”替考、泄题事件频发、作弊产业化等,而这些社会怪象又会助长作弊风气。最终,在学生与监管者之间拉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拉力赛,但往往是应对措施滞后于作弊手法的更新速度。 1 大学生作弊行为成因分析 大学生作弊现象泛滥有大学生的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原因。 1.1 自身原因 主要就是学生各种微妙心理负性作用的叠加累积。大多数作弊的学生都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考试铤而走险的最常见心理。其次是从众心理,许多学习本来已经很有把握的同学,或者是本来不打算作弊的同学,最后也在作弊队伍之列,主要就是因为受到了准备作弊学生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得到团体的支持,分担作弊的内疚心理。第三,趋利避害心理,不同种类的学生作弊的目的不一,学习差的作弊学生主要是为了达到及格线,避免挂科;学习好的作弊学生是为了保证自己优良评价,甚至是为了确保自己拿到更高的奖学金,这些都使检验学生平时所学的考试变得功利化;第四,不平衡心理,有许多原本不愿意作弊的同学,因为对作弊者不满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也选择作弊来平衡自己的不满情绪,这也导致了作弊队伍的不断壮大。另外还有逆反心理,长期应试教育使学生反感厌恶,但是却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只好采取不学习和作弊的方式表达不满,破坏考试规则。 1.2 社会原因 是现代教育体制、不良的社会风气、不科学的社会评价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分数至上,注重结果轻忽过程,导致许多学生倒置了学习和考试的主次关系,以考试为学习目的,平时疏于学习,待考试时再突击。但是突击学习的弊端就是不能够在短期内掌握一学期的知识,同时知识掌握不稳固极易遗忘,而学生为了完成考试这个“目的”,于是就采取作弊这种最便捷的方式。这种亘古不变的考试模式,以考试和分数来评价学生,以应试方法取代教育过程,是大学生作弊的根源。 社会不良风气侵袭大学校园。考试作弊产业化,如考试前各种购买答案的短信、网络留言满天飞;各类证件考试培训中心为实现“保过”承诺,协助学生作弊保证通过率;监考人员被“沟通”,放纵作弊行为;制作假身份证确保“枪手”顺利参加考试……这些现象使考试道德每况愈下,助长了学生的作弊风气。 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使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同时,高校对监考人员的要求虽然明确,但是监考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标准不一,缺乏保证监考人员严格监考的监督机制,这也是大学生作弊行为增多的一个因素。 2 防止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遏制大学生作弊现象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关乎个人素质、社会道德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对于学生应该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方面,要加强考试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时进行考试和考评体系改革;社会方面,要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惩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改变社会评价方式。 2.1 从学生入手,切断作弊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作弊的现象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对学生进行道德重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中应该包括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引导,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习兴趣和信心,尽早确立目标和规划,强化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将外界的约束力转化为自律,唤起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数据库,倡导诚信考试诚信做人,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防止作弊行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遏制学生的各种作弊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 从学校入手,加快学生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制定合理的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标本兼治 进行考试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一成不变的闭卷考试到多形式的考核办法,如社会实践、平时的随机考核、口试等等,实行综合考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防止学生在期末时的临时突击,改善考完就忘的恶性循环;建立完善的教师考评制度,以确保建立一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既认真教书又致力育人的教师队伍,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加强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加强对各类考试的监督力度,尤其是要严格培训监考老师,制定并严格执行对监考老师的制度规范,不给考生有机可乘;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惩治力度,对作弊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决不姑息,以重塑学校公平竞争环境,还学校一片净土。 2.3 从社会入手,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遏制不良风气对学校的侵蚀 高校应对社会提出完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应对不断改革创新高科技助考产品、作弊服务业,以遏制各种不正之风——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以结果论英雄,实用主义;政府部门办事托关系走后门,市场上假货假币充斥,学术界学术造假、论文抄袭、成果剽窃等,从根源上扼杀不正之风,防止对大学生思想的腐蚀,还大学一片净土。 总之,对于大学生作弊现象,无论是大学生本人、高校,还是现代社会,都应该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同时从学生本人、学校管理以及社会三方面入手,形成教育合力,齐抓共管,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作弊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段小磊.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视[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9). [2] 卢愿清,张春娟.“坦然”作弊:大学生作弊的道德心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3] 马利军,张静宇.大学生作弊行为现状调查及其道德两难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13df08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