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冠疫情下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摘要】疫情期间,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的诗歌为正能量的传播立下汗马功劳,正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如果我们能将疫情中涉及到的诗歌按照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整理,并开发为校本课程,这既能实现中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的教学需要,也能帮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学习领悟诗歌。 【关键词】新冠疫情 诗歌教学 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 开发策略 2019年末,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从武汉蔓延全国。担心、忧虑、恐惧、沮丧开始在人群中蔓延,但随着中央政策得力,各地医疗专家组奔赴前线,全国人民隔离在家为患者打气,这些负能量的情绪逐渐被理解、乐观、坚强、关爱代替。在这期间,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的诗歌为正能量的传播立下汗马功劳,正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如果我们能将疫情中涉及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并开发为校本课程,这既能实现中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的教学需要,也能帮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学习领悟诗歌。 对疫情下诗歌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笔者秉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诗歌抒情语言在新冠疫情中的美丽表达 诗歌源于情而生,诗的语言极富有抒情气息。诗歌的抒情性表达在疫情中比比皆是,极好地慰藉和振奋了国人精神。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日本援助武汉时借用唐代鉴真东渡时的一句偈语。原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采取了四言押韵的形式,借“山川”风俗不同,但同存“风月”,来表达对日人奉扬中华佛法的赞扬。在疫情背景下,借用“山川”风俗不同,但同存“风月”一句,韵味绵长情真意切,呼吁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应对疫情肆虐,显得用语高雅而精当。国人回馈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感谢,以“人长久”对“共婵娟”,贯通时间与空间,寄托美好的祝福于两国民众,也显语言得体而深远。 为了向学生传递诗歌的这种抒情性语言,在应用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搜——读——品——用”为主布置,发动学生搜集尽量多的诗语,课堂中让学生分别朗诵,师生共同品鉴赏析,最后学生尝试创作关于新冠疫情的原创诗句。由此,我整合为第一单元《新冠疫情下的诗歌抒情语言》。 二、诗歌形象思维在新冠疫情中的巧妙运用 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培养形象思维理想的途径就是诗歌教学。在新冠疫情流行的诗歌中,能够受到广大受众垂青推广的诗歌,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了典型的形象,使大家过目不忘。 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选自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原诗“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表达的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友谊。诗中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青山”“云雨”“明月”本身就蕴含着悠远、朦胧、长久、聚散的情感,再加上奇思妙想的将“两乡”认为“一乡”,虽然事实上相处两地,但共享一轮明月却能有齐聚一起的感受。在疫情中使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寄托的正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为疫情之下大家携手并肩、共渡难关做了最好的注解。 诗歌形象思维应用于课堂采取“景象还原——意象分析——意境概括”三个步骤,首先让学生能够抓住诗歌中描写的景物还原场景,然后分析主要景象特征,最后结合各种意象分析营造出的意境氛围特点。由此,我整合为第二单元《新冠疫情下的诗歌形象思维》。 三、诗歌文化内容在新冠疫情中的延续传承 中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乃至现代新诗的发展,将中华文化中的“大爱无疆”“感同身受”“同舟共济”“自然和谐”等传递到每一位国人心中。 比如疫情中流行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秦风·无衣》,原诗是来歌颂大秦将士相互扶持,并力向前,杀敌报国的战友情感。而到了今天疫情扩散的时刻,我们重新提起这首诗歌又有新的感受,就是在灾难困苦中,人们应该相互帮助,共度时艰。 比如“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出自《九九消寒图》。“同气连枝”一句比喻同胞兄弟姐妹,“珍重待春风”表达人们渴望春天到来的心情。在疫情中使用该句,寄托了华夏儿女渴望疾病尽快过去,平安幸福的生活马上来临的愿景。 比如“同情相成,日亲日近”中“同情相成”出自周代姜尚《六韬·武韬·发启》,指有相同追求的人互相帮忙把事情办好。“日亲日近”,出自明朝施耐庵《水浒全传》,指人们总在一起的话就会越来越亲近。这句诗反映疫情中人们通过相互的帮忙会使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密,虽经患难却有收获。 比如“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句出自唐朝张祜《破阵乐·秋风四面足风沙》,本意是说别怕路途遥远,人们总有一天会到达终点,胜利指日可待。这句诗就为大家在隔离日子里的枯燥生活在鼓舞打气。 因为诗歌中的文化内涵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在课程的设计中建议采取“诗意比对——精神内核”的方式,先进行古今诗意比对,然后拓展诗歌的精神内核。让学生在研读中发现古典诗歌的现代意义,从而走近诗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歌。由此,我整合为第三单元《新冠疫情下的诗歌文化传承》。 四、诗歌审美鉴赏在新冠疫情中的规范解读 诗歌的审美鉴赏是个复杂工程,不过为了建立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规范认识,我简化为两个角度,一是分析诗歌的典型技法,二是分析诗歌的应用范围。 比如“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我们分析的时候,要抓住诗经里赋比兴的特点讲解,木桃,琼瑶这里喻指情谊,引出下文相互交好的宗旨。另外,这首诗往往运用于男女情感、朋友友谊等方面,鉴于在本次疫情中涵义扩展,用来说明患难中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担当,我们引导学生学会把它使用在人际交往中。 比如“辽河冰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也是一首日本赠送中国物资时随附赠送的一首诗歌。“辽河”“富山”分别指代中国日本,“冰融”“花开”用来喻指相互之间表达的善意和美好的期望。“同气连枝”喻指姊妹兄弟,这里喻指中日两国通过这次患难建立起的友谊;“共盼春来”喻指疫情完全过去。这首诗既可以用于说明两国在疫情中关系密切,也可以说明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后的融化契机,更可以来说明两国一衣带水,和平共处的呼声。所以,学生在学习这句诗时,要学会拓展更大范围的含义。 再比如网络诗歌“一道道深渊 地球带上口罩 上帝啊 请眷顾那些苦难的人类 如同我在黑暗中写下阳光星辰和彩虹 这些流水般的字词语句 宛若鸟群 在夜的怀抱里不止地呼唤 武汉 加油 中国 加油”使用来夸张的手法“地球带上口罩”来强烈渲染疫情对于人们的影响,用“阳光星辰和彩虹”这些积极的字眼喻指希望和美好。把“字词语句”比作“鸟群”,把“疫情”比作“长夜”,形象表达诗人为武汉为中国加油的决心。这首诗可以用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应该具有的态度。 诗歌审美鉴赏的应用课堂建设既然要从两个角度分析,必须注重先从技巧探究入手,然后分析具体情感,接着拓展文化涵义,即按照“手法探究——个性感知——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由此,我整合为第四单元《新冠疫情下的诗歌审美鉴赏》。 【参考文献】 1、王光龙《认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第10期 2、郭艳春《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7期 3、张善玉《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微》,《学周刊》2013年23期 4、罗志良《现代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渗入》,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f5c7d7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