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肥燕瘦”之美

时间:2023-04-12 07:36: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环肥燕瘦”之美



历史上形容不同女子的美貌,常常会用上“环肥燕瘦”这个成语,当然为何是肥是瘦俱得为美,自有一番讲究。

“环肥燕瘦”典出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

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其实,环肥和燕瘦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故事,而根据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个成语应该是“燕瘦环肥”这样一个次序:

所谓“燕瘦”燕是指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据说她如乳燕般轻盈美现,所以叫飞燕,她不仅身轻如燕,更有掌上起舞之说,是“骨感美”的代表

而“环肥”中的环则是赫赫有名的杨贵妃(杨玉环),据说杨贵妃因为胖,走几步路就会娇喘不已,香汗淋漓,唐明皇也因此特别宠爱她,与赵飞燕相对的,杨贵妃则是“丰腴美”的代表。

总之“环肥燕瘦”既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示 例】

1.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2.评量粉黛,环肥燕瘦之间;品藻冠裳,贾佞江忠之列。 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3.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0回:“有的妆台倚镜,有的翠袖凭栏,说不尽环肥燕瘦。”



1喻作品风格不同,而23则形容女子形态各异。



“燕瘦”“环肥”争由来以久。

有两句话能很好地形容这两个美女:赵飞燕——美人上马马不知。 杨玉环——美人上马马不支。

汉时赵飞燕体态轻盈;唐时杨贵妃丰满娇媚。她们的美各自成为那个时代的典型。

“燕瘦”不能简单理解为皮包骨头,这里的“瘦”寓以纤纤弱质之意。骨感妖娆之味。可以说赵飞燕之美,美在她身材纤细,体态妖娆,腰不盈握;步态轻盈,舞姿曼妙,徐若白云舒展,疾若飞燕临空,静如平湖敛波,动若狂飙突起。而一个能掌上起舞的袖珍美女,更为她的美添上了一丝神秘感。


同样的,“环肥”与当下的肥胖亦不可一概而论。杨贵妃的“肥”是丰满健康的代说,显示出雍容富足的余裕。尚不至于到臃肿的地步,也与当下的肥胖相去甚远,可以说杨玉环之美,美在她曲眉丰颊,肤若凝脂,丰体盈颐,风姿绰约,白居易的《长恨歌》也不禁赞叹: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

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虽有夸张之嫌,但也写出了“环肥”的美态。

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感触觉,让两个完全不同体态的女子,成就了不一样的美学见的。人说:“时势造英雄”,可我若说:“时势造美女”,也大抵如此吧!

当然,这种美学见的在艺术作品也有不同的体现,在字体上:有厚重的隶书,也有娟秀的瘦金体,而中国古代的水墨画,则更直接的展现出了人们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追求。唐代宫体画画师以胖为美,他们笔下的仕女图,都是以体态丰腴的宫女入画,故画出的人物多呆滞死板,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明代。而另一种以瘦为美的画师,则更注重物的骨感,更重内质的体现,即所谓的风骨。明清八大家之一郑板桥,他的墨竹行笔流利,飘洒有致,迎风带露,气质冲和,虽“瘦”枝细叶,笔笔清寒,俨似矛刃错出,毫不萎缩颓丧,显示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本色。



审美或许应该用“变化”来描述较为恰当,无论是环肥,还是燕瘦。都是时代变化的审美所选取出来的代表。她们代表一个时代的美。代表着潮流。而追根溯源,就不得不说一说中国古代审美价值观的变化。

一. 史前史阶段(新石器中叶至公元前21世纪前期):这一时期人类的审美观点还没

形成,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美的认知只是粗浅的归纳为生育和生产能力,因而那些丰乳肥臀,阔肩厚背的女性反倒更受欢迎,就连中国古代贤明的三皇五帝中的黄帝也不能免俗,他的第四位妻子嫫母相貌极丑,却正好是肥臀阔肩的代表。

二. 青铜时代阶段(金石并用时期至战国):这一时期人类文明有了较大的发展,物质

文明的发展让人们的审美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奴隶制的形成发展让等级观念取代了曾经的“大同”社会,人们对美的认知也不再局限于本能,男女关系也从原来的平等成为从属,因此,大男子主义对女性做出了新一轮的选择,柔弱的女性幸运的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美女”。无论是妹喜、妲己还是褒姒,都符合这一标准。尽管有女将军妇好出现,也并不妨碍这种历史潮流。文学上也有“楚腰纤细掌中轻”者;“纤纤手指”者;有“薄汗湿衣者”;有“楚楚可怜”者等等对纤弱女子的描写。 三. 日式阶段(战国至南朝):说日式阶段是为了方便理解,其实所谓的日式和服装也

是从这个时期的中国延传出去的,用《楚辞 大招》的句子形容就是“粉白黛黑”,就跟日本战国女子一个模式:白粉敷面,眉黑且粗短,樱桃小嘴,“银锭式”发髻,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这简直是个鬼,哪跟美有什么关系,不过不可否认相比于前两类这一次有标准的样式,算是一种进步吧。 四. 解放阶段(北朝至五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堪,各民族文化在碾压

中相互融合,至隋唐统一.在这一时期,女性个性解放,突破“粉白黛黑”的旧式,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8f0f06cc1755270722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