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妙造自然——探析著名画家阳山的写生长卷《红水河岚韵》 作者: 唐 婧 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5期 TEXT / 唐婧 画家的每一幅作品,总会依托着地域性文化的特征,凝聚着画家的个人性格、文化习染和美学追求。著名画家阳山的巨幅写生长卷《红水河岚韵》亦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是笔墨精神在广西红水河地域山水文化中的运用和实践研究的最好体现。该作品直接对景进行创作,笔笔生情,透着鲜活的气韵和勃勃的生机,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一种生命的律动。画家似乎赋予了作品以音乐的旋律,整个画面就像用笔墨在演奏一首金色的交响乐,飞扬灵动,气势恢弘。 一、作品的艺术思想 八桂大地,山光水色,处处入画。阳山几十年的笔耕不辍和对广西人文文化的思索,使他用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传达出八桂大地这一方水土的时代风貌。 红水河是广西人民的母亲河,风光雄奇峻秀,民俗民风古朴独特。在红水河流域的龙江河畔,很多老房子温顺地依偎在大山的脚下。一踏出门槛,屋前高耸的山峰似乎就触手可及,整个人好像被宽阔厚实的胸怀所环拥,让人感觉到亲切、温暖和恋恋不舍。这里有大自然赋予的朴实,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沐浴晨光,听鸟儿的歌唱,思绪可以驰骋在古典的意境里;伴着风吹屋角的老树沙沙作响的夜晚,可在灯下独坐阅读;或者在某个月光弥漫的夜里垂钓,即能感受山高月小的妙处,听听夜虫低语,清静简单、远离喧嚣。正是以上乡情特征激发了阳山对《红水河岚韵》创作冲动,促使阳山用笔墨再现了心中的风景。 二、作品的笔墨意趣 大画要有大气、大情、大境界。直接对景创作长15 米,宽1.38 米的巨幅长卷《红水河岚韵》难度很大,既要体现客观物象又要摆脱主观表现,体现画家的画面取舍和组织能力。这种大的气势与魂魄如果能萦绕在画家的心间,也必然能反映在画面的笔墨之中,这需要才情能力去贯穿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驾驭好用笔的随机性、意向性和情感性在笔墨浓淡中以求痛快淋漓,于微茫处决出化机,下笔则出气势,落墨则生意态,循复往还,体彻身感,超迈秉性,是可达理想之境界。 伴随着从哲学、文化、思想到审美观的需要,各种文化图像超越时空的错位与叠合、场景的变更交换、植物的繁杂等,阳山构建出了具有文化意味的地理性艺术构图。他善于使用大笔头表达激情与想象,用有力的水墨渲染着当代区域少数民族山区景致。 尽管阳山的山水画有时内在情绪极为奔放,气魄十分宏大,笔力雄健劲拔,而最终总会以内在的净化、和谐、内省为归宿。因为他的这种艺术风格不仅是粗犷的,也是沉稳的。阳山这种独特的审美意味、气韵表达和笔墨特质,与他那种心随笔到的精神表现,或者是生命意识的自在流露,构成了他的山水画独特的美学地位。 阳山的水墨延续着中国文化艺术的悠久传统,也浸润着深刻的现代意识。他使用一种当代人的思考与智性,把传统主题演绎成具有时代的特征。他凭借精准、敏锐的艺术感觉,检索和体悟艺术现场;凭借睿智、灵动、富有创见的笔墨语言,用激情和耐心充分展现了国画艺术所具的独特功能和风采,生动注解了国画艺术与时代的亲密关系,并通过自身丰富的生活感悟和哲学思考。 所以说触景生情的写生画作,远比书写的记录,时过境迁的回忆能够更感性的为真实的岁月和感情保鲜,因为它饱含着画家的笔墨情感。 三、作品的人文精神 年至六十的画家阳山,他胸襟开阔、性情本真,有着聪慧颖悟幽默耿直的性格,为人真诚坦怀,腹中识度。他投身自然怀抱,汲取养分,荡涤心灵,其才情能力,都是构成其绘画风格的基础。他含英咀华、通贯明理、参悟体验、蓄精养气,以期通观达理,顿悟顿开。 阳山的此幅作品看上去苍苍莽莽、饱含笔墨韵味,落墨便生韵致,笔笔相生、相连、相混、相成、集成景致,不绝如缕,焕然大千世界聚而生发灵现。其中雄强之骨和学养之气跃然纸上,显然他对传统中雄浑一体的画风是体悟颇深的。正所谓“人涵养性情之正,才能妙通万物,契合天地。”[1] 古代文人画的本质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创作,画家以笔墨作戏,愉悦性情,同时文人画家多有丰厚的文学艺术修养,逐步形成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文人画的本质是非功利性的,同时又是富有文学性的艺术。阳山始终保持创作的非功利性,远离世俗的污染,游于自由的精神之海,走向了一种艺术的自觉。这是其审美格调的基本保证,他强调一个人全面的修养,包括文学修养、哲学、阅历、品格、融合升华,从而直取事物的本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观照。这正是阳山延续、发扬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他以浓厚的文人气质、澄明的心境、深刻的艺术哲学、精湛的笔墨技法为中国文人画的当代形态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借自然地域特质来传递生命与精神的山水画艺术是画家对自然的一种认知和观照。所谓:“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2]这种自然与绘画的境界之间的辩证统一,其艺术主旨最终指向中国山水画人文精神的高度。今天的画家大都借地域以抒性灵、借笔墨以写时代,从山水画人文精神的高度去审视地域性和自然之特征。阳山独特的艺术视角,是把浑沉、豪迈、拙朴的精神特质,内化为画家生命中最温柔的艺术元素,从而焕发出激荡人心的人格力量。阳山在巨幅长卷的题记中写道:“此图在红水河流域之六甲龙江河畔即景写生,寄托对祖国壮美河山之情怀。”笔墨氤氲中即流露出寄情山水的人文精神。 “艺术不是素材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艺人之思想、学养、天才与技法之艺术表现。不然,何贵有艺术”[3]。阳山正是在对于自然、山水的人文认识基础之上,体现着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意趣,体现着“圣人含道物,贤者澄怀味象。”[4]俨然,艺术已成为生命的一种方式,画境亦已成人生之境的呈现。 《红水河岚韵》亦可看作是近十年阳山做的红水河地域山水文化科研课题的总结。探析此幅长卷,我们得知的是,一个地域的艺术家自然去融入这种大的人文环境中,用他精湛的技法表现所熟悉、所热爱的景观、人物、活动,创作中寻找具有感染力的题材与形式,使作品有力地反映精神风貌,从而在创作过程中完成了审美意识的提炼,作品便具有了可贵的精神性,这是画家对地域性文化做出最自然也可能是最本质的探索。由此可知,着眼于人文传统和山水美学,研究地域性的山水风貌乃至精神,一定能够形成新时期地域性艺术与山水画艺术双向互证的艺术格局。阳山的此幅巨幅写生长卷,就是一种最有意义的诠释。 参考文献: [1]朱良志. 中国美学十五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A].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2005.116页 [3]潘天寿.中国传统流绘画的风格[M]. 上海:上海书画出社版,2003.35页 [4]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A].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583页 [5]唐志契.绘事微言(明)[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6]宋卫哲. 地域-自然-心象——中国山水画地域性探析[J]. 美与时代,2007(3) 【唐婧,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b3a87b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