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故乡感想 鲁迅的《故乡》,这篇一直为中学课本与中学语文教师青睐的文字,一直被奉为革命文学的先导之作,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之作,许多老师都愿意把它解读成鲁迅对于中国农村与农民现状的不满与殷切期望。不知这是否与符合大时代的方向——三农问题息息相关呢?因为在我粗浅的视野中,我实在看不到这样的民族大义,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于精神家园沦丧的悲哀与无奈,对昔日的少年英雄与娇娇美人今日已面目全非的无限感慨。 众所周知,浙江绍兴是鲁迅先生的故乡,鲁迅也养活了无数的绍兴父老乡亲,包括多如牛毛的鲁迅研究学者,遍地开花的咸丰酒店、闰土土特产公司,而据我所知,鲁迅却未必有意为之。鲁迅是文化名人,是公众人物,大家便理所当然的把热爱故乡这些词安在他身上,但是鲁迅当时对故乡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是无从得知的,让我觉得异常震撼的是,鲁迅确乎回到自己的故乡,卖掉了祖房。要知道,祖房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个文化人的意义,绝对不容小觑。民间甚至有老婆可以当掉,儿女可以卖掉,祖房一定要守住的说法,可见人们对于祖房的重视。 然而鲁迅却毅然决然地卖掉祖房去北京定居,难道他真是一个无情无义冷血的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故乡》就是明证。 《故乡》是鲁迅以亲身经历为影子写的一篇散文,早已耳熟能详,这里不再赘述。周杰伦说,家是唯一的城堡,家里装着最初的美好。家不是一所房子,而是一个心灵的归宿,在外面漂泊久了的灵魂能够在家的港湾中暂避风雨,逃离开世俗的纷扰,是人生最美好的守望。鲁迅是一代大思想家,生活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肯定比谁都渴望回家,渴望那精神的依归。可是他卖掉了祖房——斩断了与故乡的联系,然而却始终斩不断他对于家园的守望,爱之深责之切,他是太热爱自己的故乡,却又对故乡有了太多的失望,他知道自己再也承受不了一次次的希望绝望的煎熬了! 智者说,人们总是在现在的某一点,或回望过去,或展望未来。说的太好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论多么糟糕也会成为现在追忆的对象,未来的不曾到来,构成了对现在神秘的诱惑。鲁迅的孩提时代是他一直缅怀的,因为那时候的闰土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个在月光下瓜田里熠熠生辉的少年,因为那时候的豆腐西施腼腆羞涩楚楚动人,是个纯净如水的美少女。然而如今,一切都变得陌生了,少年英雄只留下一个木讷的身躯、茫然的眼神,一句令人心酸的“老爷”,豆腐西施只留下一个丑陋的三角圆规,一颗小市民的贪小、自私心肠,一副叫人作呕的嘴脸。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打碎给人看。那么这些童年——甚至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美的东西,在眼前轰然毁灭的感觉如何不叫鲁迅品尝这绝望的悲剧呢? 一个心灵流浪、寻觅了许久的灵魂,在生命开始的地方却依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归宿。这个故乡,该如何是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a3d841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