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唐诗宋词

时间:2022-04-09 10:12: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永远的唐诗宋词

永远的唐诗宋词范文

犠魑一个古典文学爱好者,虽然对格律严谨的唐诗宋词几乎是望而生畏,但这却并不影响我对意境深邃、绚丽多姿地传统诗词的情有独钟。姑且谈不上研究,单就欣赏的角度看,以唐诗宋词所营造起来的美妙诗情,似乎对现代中国人倒起着某种返朴归真的催化作用,我绝对是不敢想象这种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会从我们的现代生活中逐渐消失,除非我们已经是再分辨不出什么是真、善、美了,否则的话,怎么会有这种可能呢?

我们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是古代诗歌园地中美艳绝伦的三朵奇葩,鲁迅先生就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这当然不是说此后便无好诗,先生旨在说明唐诗乃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古人中不是素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传统说法吗?而“汉语文、诗文学发展的最高形式”的唐宋词,就更是深得文人墨客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正因为曲子词乃植根于民间音乐的肥沃土壤,难怪红学界大学者周汝昌会在《唐宋词鉴赏辞典》的序言中写道:“而喜爱词的人,似乎比喜欢诗的人更为多夥,这包括写作和诵读,都是如此。”因为词和曲系长、短句,也许更易于表情达意,更易于一咏三叹,所以也就更大众化、更易于为各色人等所接受吧。

那么,唐诗宋词在现代生活中究竟是处在何种地位呢?我们不妨还是先来看看被著名作家陈世旭誉为“九江文学创作的半壁江山”之修水吧。地处赣西北幕阜山腹地的修水自古就有“文章奥府”之称,且不谈一代诗宗黄庭坚,更不说文学巨子“陈门四杰”,就单说如今修水的新旧体诗人,他们高擎着“山谷诗苑”的旗帜,不但出色地承办过江西省的大型“谷雨”诗会,而且还创办了一份声名远播的报纸《山谷诗苑》,并先声夺人的继编印了《当代百家律诗选》之后又传檄全国,罗英织锦、一鼓作气地编篡了《中华当代绝句精选》和《中华当代诗家手迹选》等大部头,一个远乡僻壤之山城的小小诗社,竟然登高一呼,便响应者众,既有耆宿,也有新秀,既有专业,也有业余,作者面广而层次高,且是诗家代表作。真个是:飞鸿翩来、佳作频寄,这怎不喜煞了山谷故里人?其实从诗选的篇名我们就完全可以知晓,这是几本什么样的鸿篇巨制啊!而透过这一吟坛盛举,难道说中华传统诗情在现代生活中有丝毫逐渐消失的可能吗?

倘若“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故里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就把追寻的目光转向地处赣南山区、素有莲乡之称的石城吧。于1987年创刊之初的《琴江诗词》只有薄薄的十多页,尽管在时下出书难的窘困中,尽管琴江诗社纯属民间组织,出版费用全靠社会各界捐赠赞助,但《琴江诗词》这本装帧古朴、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小册子,却依然是越编越有特色,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差不多二十个年头的战斗历程,页码也扩展到了100多页,全是向作者免费赠阅。


《琴江诗词》一创刊就开宗明义:以刊登中华传统诗词为主。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好传统诗词者大多为熟读四书五经的老夫子。其实不然,当代同样有许多年轻人也是非常喜爱这种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的精品之作的。在《琴江诗词》中就经常刊有许多青年农民或在校学生的尝试习作,比如这首《如梦令。绿化》:“一望琴江山麓到处青茏馥郁若问好春光都在茂林丰木培育培育要使神州永绿”。对于这首高一学生的幼稚之作,是否合乎谨严的音韵格律标准,是否达到了炼字、炼词、炼意,我们姑且不论,单就中华传统诗词后继有人这一点就着实地可喜可贺。其实,古体诗照样是可以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请看这首颇受人敬重的老诗人陈逸逊的五律吧:“日落山城远,风铃古塔秋。朱门多大腹,舞馆识歌喉。海月沉姑岭,乌云起暮愁。琴江一泓水,脉脉向西流。”真可谓含而不露但却入木三分,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我们最起码是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印象:钟情于唐诗宋词者的确是大有人在,君不见,现在哪个文学论坛不开设古风雅韵的?哪个玩博的心血来潮时不弄他几首古体自得其乐的?就更不用说专攻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和博客圈了,而且年轻人的诗词还真写得是有模有样,甚至有的竟专门拜师学艺呢,因此事实完全可以证明:但凡古今中外能够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无一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诗言志”、“文以载道”“诗要用形象思维”,越是精品,就越是具有鲜活、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当然,中华诗词也还有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用修水德高望重的老诗人匡一点的话说就是:“传统是基础,新的楼阁应该是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所以愈讲发展就愈要保护传统这个基石。”实乃真知灼见也。难怪赵翼《论诗》能高人一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看起来,我们似乎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地担心,由唐诗宋词营造起来的传统诗情会在现代生活中逐渐消失,因为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起来的今天,文明的现代人同样是需要读一点诗味隽永、意境深远的古诗词的,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学养与文化品位,从这样一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是完全可以由衷地赞叹:壮哉,永远唐诗宋词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28a740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