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时盯文眼

时间:2022-04-23 08:37: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时时盯文眼

作者:高秀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3年第12



高秀芳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蕴的关键词句。 《白杨礼赞》开篇第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不平凡”三字便是统系全文之眼,眼在篇首。鲁迅《一件小事》中“——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他对于我——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段中的一“大”一“小”,就是全文之旨,眼在篇中。眼在篇末的俗称画龙点睛之笔, 《尊严》结尾一句,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此句关联全篇,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成了全篇文眼。

文眼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内容的核心点、结构的衔接点、情感的升华点、主题的凝聚点,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查看文章的内在气韵,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

清代学者刘熙载有言日: “文中藏眼”,“眼乃神光所聚”,作者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往往从情、景、理的交汇点出发,以此来谋篇布局,统领各个部分,使文章成为完整严谨的艺术整体,按刘熙载所言就是“在篇首,则必后顾之;在篇末,则必前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也”。这“顾注”之说给了我们启示:阅读文章要盯住文眼,抓住它,就抓住了理解全文的钥匙,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把握文章要点及结构特点,并能透过语言的外壳深入到作品的内涵,品尝到作品的旨趣,获得更多的教益。

阅读中,从语句中找文眼,文眼小巧,视野宏大,于细微处见精神。文眼越精练,越能体现作者别具机杼的匠心。文眼是研究文章的突破口,有较强的辐射性,是文章的线索或灵魂,有制约全篇的作用。下面以几篇课文为例,体味文眼“牵一发而动全文”的作用。

一.文眼为纲,统领全文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精品,该文的写作背景特殊,所反映的作者情感也较为复杂,不容易把握。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心境的关键字眼,大家都能找到“心里颇不宁静”,这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也是全篇文眼,找H{了文眼,顺藤摸瓜,体现这种心绪的句子纷纷都被画上了着重号, “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白南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这令我到底有些惦记着江南了”——作者在“不宁静”的心绪引领下,带着我们走过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把如诗如画的美文印在我们心间。

二.把握文眼,贯穿始末

苏轼的《石钟山记》写了三“笑”,这三“笑”应为此文的文眼。作者第一次写到“笑”,“余固笑而不信也”,以敲石的声响作为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作者是不认可的,觉得这种认定太牵强,但面对小童单纯可爱的敲石动作,作者还是报以礼貌之笑的。第二次写到“笑”,“因笑谓迈日——”苏轼为探寻山名,夜半系小舟于湖面,意外发现石钟山下的石洞和缝隙,听得水石相激的澎湃之声,认为揭开了古人为山命名的奥秘,是喜悦激动之笑。第三次写到“笑”,“笑李渤之陋”,是嘲笑之意。三“笑”贯穿全文,将作者构思的苦心所依表达得恰当妥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a4c5b803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36.html